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两位都是李渊的敌人,当时三个人三股势力,窦建德王世充联起手来对付李唐,然而最终的结果也很明显,他们失败了,还被李渊擒获 。虽然都是敌人,但是这两个人性格却大不相同,窦建德是仁义之人,但是王世充是一个阴险狠辣之人,可为什么李渊要杀掉窦建德,却放过了王世充?
文章插图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各地起义军纷纷起兵造反 。李渊攻克长安以后称“唐” , 王世充占据洛阳建“郑”,窦建德则雄踞河北自称夏王 。三方势力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势,李唐实力最为强大 , 王世充与窦建德则成掎角之势 , 对李唐实行合围 。
武德三年(620年),李渊下诏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 。唐军势大,河南多州相继投降,郑国形势危急,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援 。窦建德与王世充是敌非友,但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他率军驰援王世充,攻打唐军 。窦建德军队连克数州,与王世充部分人马汇合,对李世民实现夹击之势 。见窦建德大军来袭,唐军内部出现分歧,主战派认为这是一举灭亡两国的大好时机,反对者则认为两线作战风险太大,稍有不慎便会倾覆 。在这紧要关头,李世民力排众议,命大军进驻虎牢,与窦建德以及王世充交战 。
在虎牢关之战当中,李世民利用拉锯战以及突袭战术 , 运用骑兵的优势 , 最终大破夏军和郑军,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 。对于这两位李唐最大的敌人,李世民不敢私自处置,他将窦建德和王世充带回长安,交由父亲李渊处置 。
窦建德和王世充都是著名的起义军将领,李渊如何处置他们,自然成为全天下热议的话题 。窦建德仁义宽厚,重情重义,深受百姓爱戴,所以许多百姓以及大臣都替他求情,而王世充则声名狼藉,他阴狠毒辣 , 就连洛阳的百姓都对他愤恨不已 。所以民意的结果是处死王世充 , 宽恕窦建德 。按理说李唐建立不久,正是收买人心的关键时候 , 然而李渊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了仁义的窦建德,反而将无恶不作的王世充流放,饶他一命 。那么,唐高祖李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文章插图
其实李渊杀窦建德而放王世充,正与两人的品行有关 。窦建德重信然诺,慷慨大方,崇尚豪侠 。《旧唐书·窦建德传》记载:“少时 , 颇以然诺为事 。尝有乡人丧亲,家贫无以葬,时建德耕于田中,闻而叹息,遽辍耕牛,往给丧事,由是大为乡党所称 。初 , 为里长,犯法亡去,会赦得归 。父卒,送葬者千馀人,凡有所赠,皆让而不受 。”起兵反隋以后,窦建德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他时常拿出自己的钱财 , 接济别人 , 所以士兵们很拥护他 。
而与窦建德相比,王世充的名声实在是不堪入目 。王世充能篡位称帝,自然有其才能,但他缺点太多,刚愎自用 , 喜好猜忌,阴险狡诈 。程咬金与秦叔宝都曾投靠王世充,但他们却极其厌恶王世充 。程咬金说王世充“王公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此乃老巫妪耳,岂拨乱之主乎!”秦叔宝则说他“性猜忌,喜信谗言 。” (《资治通鉴》) 。
对于百姓们来说,爱民如子的窦建德显然是值得同情的 , 而残暴无道的王世充理应受死,但对于李渊来说,却恰恰相反 。窦建德与王世充都是李唐的敌人,但在河北深得民心的窦建德显然威胁更大 。在窦建德被俘以后,河北等地的百姓依旧十分拥戴他,而王世充在没有与唐军开战以前部众就纷纷离他而去,他空有程咬金、秦叔宝这样的将才却把握不住 。李渊深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一旦放过受百姓爱戴的窦建德,无异于放虎归山 , 而王世充却已经失去民心,无人拥护 , 无法对李唐构成威胁 。
- 武则天为什么定都洛阳?其实是不得已之举
- 为什么反秦义军的共主是楚怀王,而不是周天子?
- 太子是皇位继承人为什么还会谋反?李承乾造反最后是什么结局?
- 丰绅殷德和固伦公主为什么没有孩子?
- 为什么刘邦善待百姓却是小人,项羽嗜杀却是英雄?
- 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上将?
- 刘邦的情妇曹氏是什么结局?为什么没有入宫?
- 刘备是汉景帝后人,为什么要说是中山靖王之后?
- 苏轼的妻妾为什么都姓王?是巧合还是有意?
- 邯郸之战秦国为什么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