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三颜四,禹寸陶分”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 。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其中却蕴藏了四个典故故事 。“曾三颜四”的意思是提醒人们要多反省修身 , 注意道德伦理;“禹寸陶分”则是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 , 有所追求 。如果不了解这其中提到的典故 , 恐怕是没办法从这八个字中体会到这样的含义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曾三颜四,禹寸陶分”的典故故事 , 一起来看看学习下吧 。
文章插图
有一幅极精彩的对联,上联:曾三颜四;下联:禹寸陶分 。此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关键是其所讲述的内容和表达的内涵 。区区八个字,讲了四位历史名人以及四个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代表性典故 , 一字一人,一字一典故 。真可谓炼字纯青 , 佳联上品;内涵深刻 , 哲理人生 。
“曾三”,指的是曾子和他的“吾日三省吾身”:曾子,名参,春秋战国之交鲁国人,为夏禹的后代 。曾子是孔子早期的弟子,其上承孔子之道 , 下开思孟学派 。曾子参与了《论语》的编写,并著有《大学》、《孝经》等书,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及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了中国文化两千多年,被后世尊为“宗圣” , 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
文章插图
《论语·学而》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有没有做到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诚心诚意呢?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有没有做到时时温习巩固呢?”
“颜四”,指的是颜回和他的“问仁四勿”:颜回 , 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颜回十四岁拜师孔子,为孔子最得意门生,其甘于贫困而乐于好学的品质深受孔子之赞誉 。颜回一生没有任官,大多追随孔子奔走六国,也没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儒家经典中,其思想观点与孔子基本一致,后世尊为“复圣” 。
文章插图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 , 请事斯语矣 。’”颜回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按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 。一旦做到这些,天下的一切也就归仁了 。实行仁德 , 完全在于自己本人,难道还要求于别人吗?”颜回又说:“请问践行仁的要求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听,不合乎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颜回说:“我虽愚笨,也要按照您的话去践行 。”
“禹寸”,指的是大禹和他做事的时间观念:大禹,为夏后氏首领 。相传,因大禹治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为夏朝的开国君主,与上古时代的尧、舜齐名 。大禹最卓著的功绩是治水和划定九州 。
文章插图
《淮南子·原道训》记载:“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 。故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禹之趋时也 , 履遗而弗?。诠叶ス? ,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 。”日月不停地流转,时间不会去迁就人 。所以圣贤之人不会看重直径尺长的玉璧,而是珍重一寸光阴,因为时间难得而易失 。大禹为了追随时间,鞋子掉了也不拾取 , 头巾挂落了也不顾,他不是和谁争先恐后,而是为了赢得时机 。
- “窜”,“逃”,“奔”这三个字有着什么区别?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逃亡
- 谚语“不看家中宝只看门前草”是什么意思?
- 光绪皇帝百日维新真正触怒慈禧太后的是什么
- 独孤信的女儿都嫁给了谁 有什么依据
- 免贵是什么意思?
- 艾滋病的症状是什么样 艾滋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 皮疹图片
- 溥仪生前留下了什么菜单?据说吃罢上面的菜,等于吃遍西洋菜精华
- 吕公为什么将吕雉嫁给刘邦
- 毛南族肥套是什么?这其中传承着怎样的愿望?
- 土族的古老头饰是怎样的?“扭达”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