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登是东汉末年将领 , 据说性格沉着冷静,智谋过人,从小便立有救世济民之志 。陈登 25岁就举孝廉,在东阳担任县长一职 。此后陈登加入曹操阵营,为曹操献计顺利击败吕布 。可以说,在汉末徐州发生的一系列战役,陈登功不可没,立下战功后还给升迁至伏波将军 。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何足介意”,就和陈登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
文章插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发生在袁术进犯徐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吕布、陈宫和陈登 。原文如下:
吕布使人探听得张勋一军从大路径取徐州,桥蕤一军取小沛,陈纪一军取沂都,雷薄一军取琅琊 , 陈兰一军取碣石,韩暹一军取下邳,杨奉一军取浚山:七路军马,日行五十里,于路劫掠将来 。乃急召众谋士商议,陈宫与陈珪父子俱至 。陈宫曰:“徐州之祸 , 乃陈珪父子所招,媚朝廷以求爵禄,今日移祸于将军 。可斩二人之头献袁术,其军自退 。”布听其言,即命擒下陈珪、陈登 。陈登大笑曰:“何如是之懦也?吾观七路之兵,如七堆腐草,何足介意!”布曰:“汝若有计破敌、免汝死罪 。”
陈登曰:“将军若用老夫之言 , 徐州可保无虞 。”布曰:“试言之 。”登曰:“术兵虽众 , 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胜之,无不成功 。更有一计,不止保安徐州 , 并可生擒袁术 。”布曰:“计将安出?”登曰:“韩暹、杨奉乃汉旧臣,因惧曹操而走,无家可依,暂归袁术;术必轻之,彼亦不乐为术用 。若凭尺书结为内应,更连刘备为外合,必擒袁术矣 。”布曰:“汝须亲到韩暹、杨奉处下书 。”陈登允诺 。
文章插图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袁术在淮南称帝后 , 任命大将张勋为统帅,率领二十余万大军兵分七路进犯徐州 。谋士陈宫认为袁术此举是陈登阻止吕布与袁术结亲所致,建议斩杀陈登父子 。吕布随即将陈登父子抓获 。陈登却哈哈大笑,认为击败袁术的七路大军并非难事 。吕布向陈登问计,陈登提出劝降杨奉及韩暹 , 并联合刘备共同对付袁术的建议 。吕布依计而行,最终大败袁术,保住了徐州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陈登口中的“何足介意”, 意为事情很小,没有必要斤斤计较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姜维传》注引《华阳国志》中的“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 , 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
【何足介意什么意思?】小说中提到的袁术进犯徐州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据《三国志·吕布传》载:“术怒 , 与韩暹、杨奉等连势,遣大将张勋攻布 。布谓珪曰:‘今致术军,卿之由也 , 为之奈何?’珪曰:‘暹、奉与术,卒合之军耳,策谋不素定,不能相维持 , 子登策之,比之连鸡,势不俱栖,可解离也 。’布用珪策,遣人说暹、奉 , 使与己并力共击术军,军资所有,悉许暹、奉 。于是暹、奉从之,勋大破败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 , 吕布的确采用了劝降杨奉和韩暹的方式击败了袁术,但提出这一建议的并非是小说所言的陈登,而是陈登的父亲陈珪 。
文章插图
小说作者之所以将陈珪的功劳移植到陈登的身上,一来是情节发展及人物塑造的需要 , 二来则是因为历史上陈登这个人物曾在汉末徐州发挥过重要作用 , 作者想通过作品对这个人物进行介绍和分析 。故此,作者不惜将对历史进行了改变和加工 。
- 朱元璋为什么收养义子 他一共有多少位义子
- 牛虎铜案有什么特点?
- 什么样的服饰才能被称为“汉服”?
- 何足挂齿什么意思?
- 汉武帝为什么灭卫青九族
- 黄花闺女的意思由来介绍 古人说的六亲分别指的是谁?
- 忠言逆耳什么意思?
- 为什么蒙古人不喜欢忽必烈
- 投鼠忌器什么意思?
- 一两黄金一两茶,这所谓的是什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