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王为何不向其他国家求助( 二 )


长平之战赵王为何不向其他国家求助

文章插图
3、秦昭襄王的态度如果赵孝成王听从虞卿的建议,分别出使楚魏两国 。光是耗在路上的时间 , 单程就需要半个月以上 。再加上与两国谈判和交涉的过程,整个行程必定超过一个月 。即便两国同意出兵援助,几十万援兵,从集结到抵到长平,最少还得一个多月 。这样算下来 , 就得三个月的时间 , 这样漫长的等待,对于赵国的后勤供应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更何况,如果楚魏不愿出兵相助 , 那时再去与秦国和谈,必定对自己更加不利 。而派使者直接去秦国求和,虽然也免不了旅途奔波,却能得到最直接的结果 。如果秦国同意议和当然最好,战争自然不用再打下去 。即便秦国不愿议和,自己再派使者去向楚魏求援,也还来得及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赵孝成王做出了向秦国求和的决定 。
相较于年轻的赵孝成王来说,年过六十,执掌秦国已达五十年的秦昭襄王的政治经验显然更加丰富 。老谋深算的他立即用最高的礼仪接待了赵使,却久久不予和谈 , 致使和谈最终不了了之 。他这种高超的“政治表演”彻底了麻痹了其他诸侯国,使赵国失去了所有的外援 。(各国都有使节常驻秦国 , 大家认为秦赵已经和谈 , 都不愿此时出兵援赵 , 开罪秦国 。)年轻的赵孝成王终于为自己草率的决定付出了代价,也预示了长平战场上赵国将士的最终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