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有哪些花样?看看清朝妃子们都吃出了什么花样

年年秋去冬来、春暖乍寒的时候,各地的大街小巷中都会弥漫着一种非常让人迷醉的香味 , 这就是让很多人都爱不释手的火锅味儿 。是的,在寒冷的冬天 , 还真找不到比吃火锅更好更方便的美食了 。现在问题来了:大概从什么时候起 , 中国人开始吃火锅了呢?
或许有人以为,最近几十年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才开始对火锅情有独钟,但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老祖宗们就已经开始享受火锅了 。
火锅,古时也被称作“古董羹”,据说它最早的原型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
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而又可以想象的传统烹饪方式,火锅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无非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导热,进而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其特色为边煮边涮边吃 。再直白一点说,只要锅子的底部有火,那基本就可以说是火锅(或者说具备了火锅的雏形)了 。

吃火锅有哪些花样?看看清朝妃子们都吃出了什么花样

文章插图
从这个意义上说,各时代使用什么样的锅子,用的什么燃料,随着制作技术的不断变迁,火锅的形态也不断变化 。如《滕王阁序》中说的“钟鸣鼎食”,这个“鼎”就是西周时期的用“鼎”煮肉 , 每当进行祭祀或庆典时,国君或贵族就会将整片的牛羊肉通通放入鼎中,然后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 。
“鼎食”的原理 , 大体也能和火锅也能搭边,只是这鼎青铜所制,受热较慢,而且体积庞大不易移动,煮好的肉恐怕必须分食而不能聚而食之了 。当然,像西周时期的用鼎煮肉,当时被叫做“羹”,这种能不能称为最早的火锅形式,恐怕还是值得商榷的 。
秦汉以后,随着铁器、陶器的发明与进步,原先用来煮肉的青铜鼎随之退出历史舞台,各种铁制或陶制的用来煮肉的小型器皿也就是俗称的“锅”开始普及,这样的话,那时的“火锅”也就离真正的火锅越来越近了 。
据记载,秦汉时期流行一种烹饪法,其用看起来像是细脚大肚汉的“镬斗”,再将鸡肉、猪肉等放在沸水中稍煮一下,这种烹饪法当时称之为“濯” 。如马王堆汉墓遣策上就有“濯鸡”、“濯豚”等文字记载,这或许也算得上是类似火锅的一种烹饪方法 。
吃火锅有哪些花样?看看清朝妃子们都吃出了什么花样

文章插图
三国后期,也就是曹丕称帝时,据记载有一种铜制的“五熟釜”,也就一只锅内分为五格,用不同味道的汤料涮煮不同的食材 , 这种做法有些类似于现在的鸳鸯火锅 , 但更严格说的 , 堪称如今的九宫格火锅 。不过 , “五熟釜”的做法只是尝试,并未得到流行 。
等到南北朝时期,人们使用火锅煮食的做法就逐渐多起来了 。
这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原生活在寒冷地区,他们经常食用牛羊肉,而火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热气腾腾,汤物合一 , 边煮边吃,非常实用方便 。当时,就有一种“大口宽腹,既薄且轻,易于熟食”的铜爨,这基本就相当于目前大号的铜火锅了 。
唐朝以后,火锅的吃法开始盛行,官府或名流家中设宴,往往用铜制火锅招待客人,时称“暖锅” 。宋朝以后,火锅已经成为一种大众美食,民间十分常见 。
吃火锅有哪些花样?看看清朝妃子们都吃出了什么花样

文章插图
当时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就有大量火锅应市 。再如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也有与友人吃火锅的介绍 。
同时期的契丹 , 也盛行吃火锅、涮羊肉 。1984年时 , 内蒙古赤峰市(原“昭乌达盟”)敖汉旗发现了一幅壁画,上面画着一群契丹人在穹庐中围着火锅席地而坐 , 很明显,这是辽代初期契丹人在吃涮羊肉的情景 。同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蒙古人,也同样喜欢火锅的吃法,如元世祖忽必烈就极为喜欢火锅,当时的“生爨羊”,就是现在说的“涮羊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