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李世民登基称帝没多久,就将李承乾立为太子,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的疼爱 。李承乾自幼明聪好学,而且态度谦逊,本该有大好前途 。但李承乾长大后却产生了叛逆心理,对李世明阳奉阴违 , 甚至还派人刺杀自己的老师 。此后李承乾和自己的兄弟也逐渐交恶,更是计划暗杀胞弟,还对李世民进行逼宫 。事情败露以后,李承乾本应被处死,但李世民于心不忍只是将他充军 。李承乾已经被立为太子,为什么他还要谋反呢?
文章插图
唐太宗历来为史学家们奉为圣明之君,他励精图治,文韬武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
然而他的儿子们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诸子多有不善,尤其是其长子李承乾 。他年少聪敏,深得太宗喜爱,八岁时即被立为太子,却在17年后 , 因谋反被废,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
那么,本已是太子的李承乾,为何要冒险谋反呢?
关于李承乾被废的原因,历代史学家早有研究 。《旧唐书》中说"承乾之愚,圣父不能移也 。"指出李承乾悲剧的原因是其个人的愚笨和顽固不化所造成的,后来大多数人也都接受这一观点,认为李承乾的谋反被废,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 。英国学者霍华德·韦克斯勒却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国的朝廷官员来说,承乾的行为显得在某些方面不正常和有失体统;他可能是精神失常 。"然而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导致李承乾个人悲剧的原因,除了唐太宗对其教育上的失误外,主要原因还是其在贞观初年党争中的失败 。
文章插图
实际上,李承乾并非愚笨之人,相反的,他"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 。"唐太宗评价他"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长,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 业履昭茂,早闻睿哲……可立承乾为皇太子 。"李承乾身为嫡长子 , 又兼有诸多优良品德 , 很得太宗喜爱,很早便被立为太子,唐太宗又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和教育 。
首先,是为他选拔名师,贞观四年(630年)七月,选拔了前朝名臣李刚任太子少师,御史大夫萧瑀为太子少傅,又选了名儒孔颖达为太子右庶子 , 而李承乾对他的老师们也是敬重有加 , 师徒之间相处甚欢 。其次 , 是对其政治能力的培养 , 贞观四年(630年)五月 , 李承乾十二岁时 , 唐太宗下诏:"自今讼者,有经尚书省判不服,听于东宫上启,委太子裁决 。若仍不服,然后闻奏 。"即让李承乾开始听讼,有意培养他的行政能力,而李承乾的表现也让唐太宗很满意,直到贞观九年(635年)唐高祖李渊去世时 , 唐太宗对这位太子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
这一时期李承乾也有过失之处 , 他年纪渐长,贪玩的本性开始暴露,"好声色,漫游无度" , 然而太宗认为却是无伤大雅,是可以通过教育改正的 。
文章插图
然而,从贞观十年(636年)开始,太宗对李承乾的态度开始有了变化,太子承乾本身患有足疾,行走艰难,当时的魏王李泰声誉鹊起,太宗开始宠爱起李泰,李泰凭借太宗的宠信和自身优势 , "潜怀夺嫡之计,折节下士以求声誉",开始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此时的李承乾和太宗关系也开始恶化,太宗对他的猜忌也越来越深 。
这样的变化与李承乾的性格表现和太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李承乾由于跛脚,行动不便,本身性格就比较自卑,太宗对李泰的宠爱,以及杀害了他所宠爱的太常乐童称心等做法,无疑对李承乾造成了影响 。
- 刘备为了拉拢荆州士族,才将李严立为托孤重臣
- 太子是皇位继承人为什么还会谋反?李承乾造反最后是什么结局?
- 称心是李承乾的男宠吗?
- 延岑自立为什么会失败?
- 李承乾谋反只被废为庶人,李世民为何这次心软了?
- 李世民对待嫡子和庶子有什么区别?从李承乾的经历就能看出
- 刘恒为什么被拥立为帝?实际上他是唯一能继承的人选
- 李承乾造反全因李元昌教唆?
- 李世民最宠爱李泰,李承乾被废为何不立他为太子?
- 朱见深为何两度被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