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朝的一些官职,想必大家看一些宋朝的电视剧会有一种叫“通判”的官职吧,的的确确是这样的,那么有的网友就要问了,这个通判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还有这个通判放到现在的话会是什么官呢?下面就这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宋朝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6022621T-0.jpg)
文章插图
通判”,是州府里的主要官员之一,按照官方的记载:“通判”就是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那么这样来说的话,“通判”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州府的二把手?当然,这也不全对 。为何呢?
一般来看的话,通判就是为了协助知州,知府工作而专门设立的职位 。此外,在《淳照严州图经》还有这样的记载:
“州衙 (知州办公地)在子城内正北 。”“通判廓舍在遂安军门内街西 。”
由此可见通判和知州,知府都是分厅办公的;这样看来,如果他们之间是一个附属关系,也就是通判只是副手的话,那么绝不可能让他自立门户,并且做到和知州,知府分厅办公的要求的 。由此可见,通判的官职不一般!
北宋初年的时候 , 宋廷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因此在州郡上设立“通判”,作为副职与其他官职的人员共同处理政事 。其中主要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 。”(选自《宋史》)
所以我们可以得知,通判设立初衷还是对知州 , 知府起到监督作用 。这在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就有说明:“宋代初设通判之时 , 职权几与知州、知府无异,名为佐官,实际是共同负责,甚至还是知州、知府的监视者 。”除此之外还有在《宋史·职官志》中有所记载:
“宋初惩五代藩镇之弊,乾德初,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命刑部郎中贾批等充 。建隆四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时大都置二员,余置一员,州不及万户不置 。武臣知州,小郡亦特置焉 。其广南小州,有试秩通判兼能知州者 。职掌停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 , 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
所以,按照这样的记载,通判的真正用途也就清晰明了了 。其中在《宋史·职官志》还有一句话更是将通判这一官职的性质和目的说十的分明确 。
“外官则能五代藩镇专态,颇用文臣知州,复设通判以贰之 。”
这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指五代时期各地的军阀的专横跋扈 , 为了能够监视这些人 , 皇帝想到的就是安排自己的一个心腹在他们身边,这样一来 ,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 这也是最初设立通判的一大原因!
![宋朝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http://img.ningxialong.com/230603/0602261B2-1.jpg)
文章插图
并且我们可以从上文的《宋史·职官志》中可以发现 , 通判的设置实际上比起知州或者知府要灵活得多,为何呢?因为一个州府只能有一名知州或者知府 , 而通判呢?是根据不同知州或知府的级别决定的 。例如在大的州府可以设置两名 , 小的州府可以设一名或者直接不设 。但是如果是武官掌管的州府,那么不管大小 , 统统都要设置通判 。至于那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小型州府,就可以直接以知州或知府兼任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 , 级别高的州府,监视得就越严 , 级别越低的州府监视也就越宽松,但是对于武官的知州却都是一样的 。我们在称赞赵匡胤的能力时,也不得不说他的继位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官的发展 。当然,也或许是因为害怕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会重蹈覆辙 。
- 宋朝是如何灭亡的?崖山之战南宋为什么失败?
- 宋朝究竟是个怎样的朝代?
- 宋朝老丈人是怎么挑选女婿的?读书人只是基本要求
- 民国时期的保长是什么职务?相当于现代多大的官?
- 宋朝大臣为什么敢怼皇帝?
- 宋朝宴会都有哪些规矩?有些菜只能远观不能下嘴
- 宋江担任押司是什么官职?相当于今天什么官?
- 宋朝皇帝画像中,为什么大多数穿着红色衣服而不是黄色?
- 宋朝翻译家是如何学外语的?
- 古代人工作是不是996?来看看宋朝人每天工作几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