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安禄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
一、李林甫的建议并非安禄山乱唐之源
大多数人都认为,安禄山起兵乱唐的根源,在于宰相李林甫改变了唐建立以来形成的规矩 。
唐朝建立之后 , 为了遏制手握重兵的边关将领,采用了几个限制措施:
1、首先要启用忠厚的汉族名臣担任边帅;
2、其次是不让一个边帅长久待在一个位置,而且边帅在任时必须待在战斗岗位上,不得在舒适的后方遥控 , 并不得再兼任其他职位;
3、边帅一旦战功卓著 , 就让他离开军队担任宰相 。
至于少数民族将领,只能担任汉臣麾下的大将,受汉臣节制 。
可是,李林甫担任宰相时 , 为了杜绝有战功的边帅担任宰相分自己的权力 , 于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10月向唐玄宗上了一条建议:“(汉族)文臣担任将领就怕打仗,不如用少数民族将领,他们勇敢善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朝廷孤立无党,陛下如果以诚心待他们 , 他们必会为朝廷尽死 。”
文章插图
唐玄宗对李林甫的话非常有兴趣 , 不仅开始重用安禄山 , 更大批起用少数民族将领担任边帅 。于是,李林甫的建议就成了安禄山乱唐之源 。
李林甫不是一个好宰相 , 他本人独揽大权,结党营私 。可是,如果说李林甫的建议成了安禄山乱唐之源,就有些高估了李林甫的作用 。
因为,李林甫向唐玄宗所上的这条建议 , 还有个前提,就是唐玄宗的战略已经和唐初战略发生了根本变化 。
二、经历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战略,已经和唐初不同
唐初以来的所谓规矩,是建立在文治的基础之上,即唐朝战略以积极防御为主,注重国内的稳定,不能让边帅长期待在一地,有意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状态,从而实现对手握重兵将领的控制 。
可是雄才大略的唐玄宗在文治的基础上还想开拓万里疆土,因此唐初以来的战略已经不适用 。唐玄宗要实施主动出击的扩张战略,就需要改变之前边关的那种将不知兵 , 兵不知将的状态 。
“天子有吞四夷之志,为边将者十余年不易,始久任矣 。”
如果领兵将领在任上待不久 , 而且士兵们也知道将领随时可能被调走 , 这样的军队,无论是官兵之间的凝聚力,还是士气都会大打折扣 。文武全才的唐玄宗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希望边关的将领们在任时间长,充分达成将知兵,兵知将 。
可是,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唐玄宗想开拓万里波涛 , 布国威于四方,他手下的大臣们却并不感冒 。
现在看来 , 唐玄宗的对外战略并无可厚非,是唐朝国力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必然 。
唐朝立国以来,边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 除了北方有强大的突厥,西面更崛起了空前强大的吐蕃,再加之东北方向的契丹等族兴起,唐朝并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更何况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量也剧增,需要丝绸之路的通畅 。
鼎盛的开元时期,唐玄宗就越来越感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急迫 。
都城长安受到的最直接威胁就是越来越强大的吐蕃,要解除吐蕃的威胁,就要截断吐蕃和大食的联系,因此必须开拓西北,远征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同时,还要抵御北方突厥和契丹的进犯 。
这一切的行动 , 都需要能征惯战的将领 。
- 赵匡胤作为柴家江山后 柴家在宋朝是什么样的存在
- 董士选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
- 嘉靖作为明朝皇帝 嘉靖为何几十年不上朝
- 曹操作为枭雄身边什么女人没有 曹操为何偏好这一类人
- 害死韩信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 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为什么要让出皇位?
- 邓艾作为灭蜀最大功臣,为何会落得一个被灭族的下场?
- 什么牌子的电脑较好 什么牌子的电脑较好使
- 揭秘安庆绪为什么要杀安禄山,其实并不是为了帝位
-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宋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