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对朱棣的骂声为何那么少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篡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
朱棣皇帝的位子 , 是从自己的亲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来的 , 他的行为毫无疑问是篡权夺位、大逆不道,按照常理而言,是要遭受千古骂名的,可纵观明清以来的历史、典籍,骂朱棣的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究竟是后人黑白不分、道德沦丧?还是朱棣功绩甚伟亡羊补牢,避免了后世骂名?如果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可能会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更透彻一些!

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对朱棣的骂声为何那么少

文章插图
朱棣篡位不假,但他篡夺的是自家的皇位
历史上谋反篡位的乱臣贼子 , 无一例外都会被史家和老百姓骂得狗血喷头 。这种采取非正常方式取得的皇位,得位不正,违反了伦理纲常和传承秩序,作为统治者是非常忌讳这样的事情的 。
如果人人都有这样的念头,只怕要统治不稳、天下大乱,最终导致权力传承的乱象,所以在统治者的授意下,史书上对这种行为是大肆批判的 。
但有意思的是,历史上批判得最狠的,往往是那些异姓篡位、臣子篡位的,而对于皇室宗亲、甚至是皇帝嫡亲的篡位行为,反而要宽容得多 。
例如赵光义斧声烛影、例如李世民杀害兄弟、逼李渊退位等,绝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在经过短暂的动荡之后,会迅速承认其正统地位 。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人篡位不假,天下原本就是他们“家”的,他们父子兄弟相争,争来争去这天下不还是他们家的吗?谁当皇帝对绝大多数老百姓和群臣来讲,有区别吗?
朱棣篡位的性质也是如此,这天下是他爹朱元璋打下来的,朱元璋的孙子当皇帝和儿子当皇帝,有什么区别?这个儿子当皇帝和那个儿子当皇帝 , 又有什么关系?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一想便明了于心 。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 ,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 , 许多人的态度就是:你们叔侄的事,我们不掺和,等你们分出胜负了再说 。
而且,历史上诸多“惨剧”证明:参与到皇位之争的,历来没有好下场!冲在最前面的,无论输赢,下场都未必好 , 与其冲在前面,不如明哲保身,让子弹飞一会再说 。
所以,朱棣所谓的“篡位”,从根本上来讲根本就是朱家自己的事情,什么伦理纲常都是假的,保住性命、荣华富贵才是真的,毕竟象方孝孺这样的“死硬分子”是少数 。
朱棣造反篡位大逆不道 对朱棣的骂声为何那么少

文章插图
朱棣的功绩淡化了他篡位的“非法性”
朱棣篡位 , 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是大逆不道的 , 如果朱棣即位之后成为一个昏庸无道、倒行逆施、残忍好杀的皇帝 , 那么他的骂名肯定是少不了的 。甚至会因为他“糟糕“的表现 , 把“篡位”这件事渲染放大 , 彻底把朱棣批臭、骂臭 。
然而,朱棣偏偏是个英武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在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设奴尔干都司、哈密卫,加强了对云南、贵州、西藏、南海和安南的统治;在政治上,他大力消藩 , 完成了侄儿的未竟之业 , 设置内阁、东厂 , 进一步巩固了统治;他疏浚大运河、营建紫禁城,对后世的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朱棣命令郑和连续七次下西洋,加强了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为封建王朝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口;建立市舶司、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 为大明增加了财富税收 。修《永乐大典》,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