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项羽不过乌江的读者 ,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每当提起这段故事 , 我相信大伙儿心中总有一种拧巴感:项羽明明有机会逆风翻盘,为什么不过江,从头来过?项羽啊项羽,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呀?
不止你想不通,很多人都想不通 。
【项羽明明有过乌江的机会 项羽最后为何选择自刎在江边】
文章插图
李清照想不通,写了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杜牧也想不通,也专门写了首诗:“胜败兵家事不期 ,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卷土重来未可知 。”
清朝初年有个叫李渔的 , 这哥们儿脑洞比较大,他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怕被亭长给绑了 。
这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项羽何等神勇,会怕一个小小的亭长?人家好心帮你,你却怀疑他的人品,岂有此理?
其实,不止别人想不明白,就连项羽自己到最后也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仍然固执地认为 ,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 。
在我看来 , 与其说项羽是好面子 , 不如说,项羽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他很容易被情绪左右,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
鸿门宴上,范增早看出了刘邦的野心不小,好几次示意杀之,可项羽呢?被刘邦的几句恭维就给忽悠了,不仅没有杀他,反而好吃好喝招待着 。
分封天下后,他只想衣锦还乡,将秦朝的财帛美女统统运回彭城 。有人劝不动他,背后说了他几句,结果项羽的处置办法就是:煮了!
两军阵前,项羽熬不住了,竟然提出与刘邦单挑的天真想法,我赢了,天下就归我;你赢了,天下就归你 , 结果被刘邦一口回绝 。
乌江岸边 , 面对唯一的逃生之路,项羽却自觉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一转身,杀入了汉军阵营中 , 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华丽的一场谢幕 。
纵观楚汉这段历史,我们常常会觉得疑惑,项羽手里明明有一手好牌,可为什么打到最后,却输给了油腻中年大叔刘邦?
文章插图
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讨论,有人说项羽不善用人 , 韩信、英布、范增这些人原本是跟他混的,可结果呢?韩信不受重用 , 离他而去;英布被他猜忌 , 最终背叛了他;范增跟他翻脸,负气而去 。有人说项羽过于迷信武力,每到一处动辄屠城,一言不合就要煮人,最终使得人心离散 。
我不想炒冷饭,想换个角度聊聊这个话题 。在我看来,项羽和刘邦,最根本的区别是战略和战术 。那么问题来了,战略和战术,到底有什么区别?战术,仅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而战略 , 却可以决定一家公司的兴衰 。一个不明白战略的人当上最高决策者,是极容易产生方向性的决策失误,毁掉整个团队 。
而项羽,无疑就是那个眼中只有战术,没有战略的人 。为了说明这一点 , 我们不妨来对楚汉战争做一场复盘 。毫无疑问,项羽的起点要比刘邦高出太多 。且不说他是个长腿欧巴,力能扛鼎,拥有极高的人气颜值,从出身来讲,他是项氏家族的继承者,身上流淌着贵族的血脉 。人家爷爷是楚国的大将军,亲叔叔是反秦起义军的带头大哥,彻彻底底的官N代,简直是人生赢家 。
项羽拥有如此高的起点,他的战术一直都很出色 , 身经七十余战 , 每战必胜,可惜他缺乏全局观念,他知道怎么去获取胜利,却不知道怎么样运用胜利 。战术上的巨大优势并不能弥补他在战略上的巨大缺陷,这就是项羽最终失败的根源 。
- 楚汉之争时,恭敬慈爱的项羽为何不如刘邦更得民心?
- 龙且战死后,项羽为何派人去和韩信求和?
- 为什么项羽杀了宋义,就能"威震楚国,闻名诸侯"?
- 为什么龙且战死后,项羽没多久就败亡?
- 项羽为什么要"别姬"?他不能带着虞姬一起逃走吗?
- 项伯作为项羽的叔父 项伯为什么要帮助刘邦
- 汉武帝有过那几个女人,为何下场都很惨呢?
- 历史上曹髦有没有过可以翻盘的机会?为什么会失败?
- 项羽和刘邦对战多年都没有败绩 项羽最后为何在垓下之战终结
- 刘巴明明厌弃刘备,为何后来还愿意跟随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