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精读红楼|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一场昭示孝道与皇恩的盛大演出( 二 )


作者笔下极有详略 , 详写请妙玉入园一节 , 又写了一两件杂事 , 余者只说“日日忙乱”“昼夜不闲” 。 终于到元宵这一日:
帐舞龙蟠 , 帘飞彩凤 , 金银焕彩 , 珠宝争辉 , 鼎焚百合之香 , 瓶插长春之蕊 。
省亲大戏 , 拉开帷幕 , 徐徐展开 。
大戏必有程序 , 省亲自戌初始 , 至丑正三刻止 , 先后入园、团聚、游园、题诗、点戏、赏赐 , 一道程序也少不得 。
入园看的是仪仗 。 龙旌凤翣 , 雉羽夔头 , 销金提炉焚着御香 , 曲柄七凤金黄伞 , 捧着的冠袍带履 , 金顶金黄绣凤版舆 , 通是皇家气派 。 香珠、绣帕、漱盂、拂尘 , 一一从宫中带来 , 便隐隐做了区分 。
皇帝的妃子是遥远的、神圣的、高高在上的 , 只有在作为贾家的女儿时 , 元春才是可以亲近的对象 。 可这并非普通的出嫁女儿回娘家 。 这是妃子的省亲 , 为君者仁孝宽慈 , 为臣者感恩戴德 。 仪仗华丽 , 既是庄严高华的天家气度 , 也是明白昭示的恩泽隆宠 。
入园中所见 , “体仁沐德”的匾灯 , 牌坊上“天仙宝境”更换“省亲别墅” , 正殿不敢擅拟匾额 , 处处都是皇家恩典、臣子敬畏 。
元春|精读红楼|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一场昭示孝道与皇恩的盛大演出
本文图片

团聚是省亲头等要事 。 即便是自己的孙女儿、女儿 , 有了君臣之分 , 总是君臣在前 , 血亲在后 , 国礼在前 , 家礼欲行而不得 。
层层行礼中规矩谨严 , 薛姨妈、宝钗、黛玉因外眷不敢擅入 , 而元春最记挂的幼弟宝玉 。 “无谕 , 外男不敢擅入” , 足见贾府预备省亲之谨慎 。 母女姊妹们深叙些离别情景及家务私情 。
而贾政向元妃问安 , 更像是臣子 , 而不是父亲 。 贾政跪在帘外 , 说着家族能有元春这位妃子是多么荣耀 , 皇帝是如何恩典 , 自己要如何朝乾夕惕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 贵妃要如何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侍奉皇帝不负恩眷……口气全然不像口语而像奏章 , 可这确实是贾政的真心话 。
元春不擅题咏 , 以宫中女史出身 , 又说要作《大观园记》《省亲颂》等文 , 想来是不善诗而善文 。 安排题诗这一环节 , 想来是因为贾府女儿也有几分才学 , 一则为园中景致增色 , 二则为省亲做些点缀 。 宝玉为园子题对额之时 , 就处处考虑这是省亲别院 , “避秦”之类的话一概回避 。
元春为正殿题的匾额“顾恩思义” , 对联“天地启宏慈 , 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 , 九州万国被恩荣” , 无不感念皇恩浩荡 。
姊妹们自然心领神会 。 迎探惜三春并李纨的四首平平 , 宝钗黛玉的应制诗更符合元春的审美 。
宝钗诗紧扣应制的主题 , 华日祥云皆是吉兆 , “莺出谷”“凤来仪”用典以喻元春晋封归省 , 又指身份尊贵 。 颈联点出元妃归省的意义所在 , 展现帝家重孝 , 以孝道教化苍生社稷 , 文风昌明隆盛 。 “睿藻仙才盈彩笔 , 自惭何敢再为辞” , 赞美了元妃的才华 , 同时自谦 , 这是做臣子的规矩 。 宝钗诗风含蓄浑厚 , 偶尔为应制诗 , 虽以宝钗风度并不屑为此 , 却依然手笔沉着 。
黛玉诗因题“世外桃源”匾额 , 前两联都清新脱俗 , 颈联用金谷园、玉堂之典 , 既写园子香、花 , 又借物言情 。 前三联都侧重写园中景色 , 而最后一联“何幸邀恩宠 , 宫车过往频”将诗意翻了过来 , 园子景致皆为元妃归省而生 , 名园仙境 , 山川秀 , 景物新 , 都是贵妃归省的恩典 。 黛玉替宝玉代写的《杏帘在望》 , 不刻意应制 , 却淡淡一句“盛世无饥馁 , 何须耕织忙”颂圣 , 实在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