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可能是目前最理想的卡夫卡传记?|一周新书风向标( 二 )


然而 , 这样做是否就捕获了“真实”的卡夫卡?施塔赫对此也是清醒的 。 对于卡夫卡来说 , 没有一种工具可以让人看清他的心底 , 就像看着一杯清水 。 施塔赫坦承 , “方法最老练的传记作者也无法准确抵达画中画:心情和情绪 , 眼前闪过的色彩 , 脑海中的联想 , 内心潜伏的恐惧和欲望 , 表情和姿势 , 声响和气味……一切都可能与我们认为必须去想象的有所不同……想象力所能做的就是:提供证据 , 锐化轮廓 , 提高图像清晰度;所能说的就是:这也许是那个生命可能的和应该的模样 。 ”
能看到卡夫卡生命可能和应该的模样 , 对于想了解一个复杂生动的卡夫卡的读者来说大概也已足够 。
非虚构
卡夫卡|可能是目前最理想的卡夫卡传记?|一周新书风向标
本文图片

《贫穷的质感:王梆的英国观察》
作者:王梆
版本: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申璐
贫穷 , 一个近乎老生常谈但仍然只会嫌少不会嫌多的话题 。 这本书切入的角度是 , 它注意到了今天的人们谈起贫穷时 , 谈论的已不再是埃塞俄比亚或委内瑞拉 , 甚至不是希腊 , 而是一个中产阶级正在萎缩的第一世界国家 。 在那里 , 贫穷与尊严之间的撕扯格外触目惊心 。 毕竟 , 它折射出一个曾被许诺的美好愿景的逝去 。 从这个层面而言 , 全书尝试回答的问题只有一个: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 既往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或者如作者所言 , 在持续疯转的社会中 , 那些跟不上速度 , 随时可能会被离心力甩出去的普通人 , 如何才能同样有尊严地活下去?
就阅读体验来说 , 读者对于非虚构作品的期待在这本书中几乎都能得到满足 。 鲜活的个体 , 抓人的细节以及恰到好处的议论 , 这些都为“贫穷”这个有些宏大抽象的话题填了几分落地后切实的“质感” 。 稍有不同的是 , 作为讲述者的王梆在书中是全程在场的 , 大到话题的推进、小到对话的开启几乎都由她自身的困惑而来 。 这让这部社会纪实读起来更像是作者个人的在英回忆录 。 如果这些问题恰好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 , 那这种写法估计会生出一种别样的“临场感” 。 不过 , 更重要的是 , 作者没有停留在追问和抱怨中 , 她后续参与到工党讨论 , 去食物银行做义工 , 加入到社区活动 , 这些都为全书议题的探讨补充了一个更为动态的视角 。
“当你面对的人变得真实、具体 , 像棱镜一样具有多面性时 , 任何一种标签都是粗暴的 。 ”在贫穷的质感之外 , 全书氤氲着的那种文字的温度以及将焦虑与关怀化为实践的热度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更为深刻、持久的印象 。
文学
卡夫卡|可能是目前最理想的卡夫卡传记?|一周新书风向标
本文图片

《日日杂记》
作者:(日)武田百合子
译者:田肖霞(默音)
版本: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年5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申璐
喜欢书评周刊愚公子专栏漫画的读者一定也会喜欢这本书!虽然一个是图画 , 一个是文字 , 但相似的是 , 从中都能感受到那些琐碎日常里被忽视的可爱之处 。 这本小书收录了日本散文家武田百合子的生活杂记 , 每篇都以“一天”开头 , 它既可以是特定的某一天 , 也像是日常生活里的每一天 。 随手翻开一页都能读进去 , 也没有特定的开头和结尾 。 虽是日记体 , 但其中的很多篇都有小说的质感 。 看似闲笔 , 却能回味很久 。 某一刻甚至会有些恍惚 , 究竟是生活本身本就这么有趣 , 还是在百合子的讲述中它才变得如此有趣 。 忍不住分享书中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