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京剧界、在重庆文艺界 , 有一位五十年如一日在砥砺笃行中敬畏艺术、热爱专业、情系观众 , 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 他就是著名京剧老生、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重庆市京剧院原院长——张军强 。
本文图片
▲张军强先生从艺五十周年庆典留影
1962年 , 一个男孩出生于河北省固安县 , 取名“张军强” 。 谁都不会想到 , 若干年后这个名字将会在京剧艺术的殿堂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作为当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京剧奚派第三代优秀传承人 , 张军强先生傲骨凌风于京剧舞台整整半个世纪 。 花甲之初 , 顾首从艺五十年之探:人生不过百年 , 他却用半百的时间专注地做了一件事 , 且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 这不仅是工匠精神的缩影 , 也是用人生旅程考量艺术实践的生动体现 , 更是张军强先生对京剧艺术无悔的承诺!
京剧 , 煌煌历史二百余年 , 至今 , 依旧保持着独具神采的艺术美感 , 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 且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传播纽带 , 虽历经沧桑 , 却始终饱含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 , 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基因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当然 , 这是一个奇迹但绝非神话 。 京剧在滚滚历史洪流中逐浪前行 , 仰赖前辈先贤的推陈出新、得益大师鸿儒的守正创新、也需要当代京剧人的接续更新 , 张军强先生就是当代京剧人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
京剧作为戏曲艺术集大成者 , 蕴含载歌载舞的表演特性 , 以舞台演绎作为意境表达的手段与形式 , 因此京剧演员的成长、成才、成功 , 绝非一招一式、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 他们的艺术成长之路往往在幼年时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近乎苛责的“坐科”学习中开蒙 , 唱、念、做、打之“四功” , 手、眼、身、法、步之“五法” , 非“耗”所不达 , 无“悟”而难成 。 梨园谚语“不疯魔不成活” , 就是对一名戏曲演员“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最好诠释 。
张军强先生九岁入科学艺 , 工武生 , 从稚嫩、懵懂开始 , 扳腿下腰 , 翻跌滚打 , 将老师“喂”到嘴边的东西 , 招招势势、字字句句 , “吞”食消化 , 领会于神、融腔于心 。 有了扎实的“幼功” , 加之经年累月地刻苦勤奋和寒来暑往地不断拼搏 , 文武兼长、唱腔优美、表演精湛便成了京剧给予他的最佳馈赠 。 这与他在团队建设、艺术推广等方面所付出的辛勤耕耘一道 , 共同谱写了他在“上个半场”艺旅的诗意华章 。
——洞箫玉音传华夏:从传承奚派神韵中看张军强先生的艺术魅力
从徽班进京到京剧诞生 , 再到新时期京剧的振兴 , 京剧之美始终离不开声腔艺术之美 。 声腔 , 京剧艺术之内核矣 。 声腔艺术的缤纷绚烂直接影响了京剧流派得以伴随京剧艺术的延绵发展方兴未艾 , “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等纷至沓来 。
由此可见 , 一个演员的嗓音条件就成为了判定梨园行“是否祖师爷赏饭”的“不成文的标准” 。 这种“标准”不是绝对的 , 相对而言罢了 。 跻身于“后四大须生”之列的奚派创始人奚啸伯大师 , 就是这种“相对而言”的典范 。 票友下海、嗓音条件并不出众 , 但怹却能以“喊豁”城墙砖的毅力 , 让“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京剧老生唱腔艺术惠及后世 , 福祉千秋 。 传到张军强先生 , 已第三代 。
由武生转行老生后 , 张军强先生并未躺在良好的腰腿功技艺“温床”里酣睡 , 反之更加“拼命” , 铆足干劲激活、挖掘、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准 , 打下了坚实的京剧余派唱功基础 , 可谓“唱向九天、功扎五洋” 。 后拜师学奚 , 亦挥汗如雨:效师祖之妙法 , 践师父之真言 , 形成了“音色纯正、音量充裕 , 立音自然、低音厚重”的奚派韵味 。 他对于奚派声腔艺术中的“脑后音”、“响堂”、“一七辙”等高难度唱腔特点掌控游刃有余、造诣不凡 。
- |“文化粮仓”待开仓,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探索行业新模式
- 考试|体制内招“合同制”公务员,40多岁也能报名,服务5年后还能转编
- 华为|2022湖南农商行招聘考试行测言语题备考:让隐性主旨“无处隐藏”
- 杨烨|太魔幻了……封闭结束后,男子用10万根头发创作出“东方明珠”!
- 济宁|“游读济宁”百人创作行动开启
- 精华|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下一句才是精华,你知道吗
- 芒种|节气|今日芒种
- |龙门石窟考古新发现 奉先寺造像曾身披“彩衣”、琉璃作眼
- |【清廉永济】“翰墨书正气 妙笔扬清风”清廉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是如何成立的?要从一条“沟”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