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全尺寸suv 福特全尺寸suv价格( 三 )


1990年2月福特启用了旗下F系列皮卡在60年代曾经用过的车款名字“Explorer”,来命名一款四门五座,在Bronco II基础之上衍生而来的SUV车型,也就是排名代探险者,同时不愿意放弃双门市场的福特依然保留了双门Explorer,将其命名为Explorer Sport 。
▲初代探险者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广告,依然以兼顾郊野越野路面与城镇公路行驶作为卖点
初代福特探险者Explorer还是Bronco II所基于的中型皮卡Ranger的U1非承载平台,并使用“Twin I-Beam”/ “Twin Traction Beam”前悬挂以改进驾乘舒适性,不过折腾硬件上瘾的福特显然不会满足于此 。
1994年诞生的二代探险者Explorer将U1非承载平台的前悬挂更改为双叉臂形式,虽然损失了一部分越野能力,但对于即将到来的世纪之交,越来越多SUV买家面向城市的用车需求更为贴合 。对了,1997年二代探险者Explorer增加了第三排座位作为选配,这几年北美市场的三排座SUV老二——汉兰达当时还有3年才会出生,而七座版本则还有7年 。
▲将“Twin I-Beam”/ “Twin Traction Beam”前悬挂更新为双叉臂全独立悬挂的二代探险者Explorer
不过二代探险者对于前悬架的改进只是又一场对驾乘舒适性追求(折腾)的开始,在世纪之交2000年即将亮相的三代探险者是福特的重头戏,虽然在北美本土遥遥领先所在级别,但福特的管理层决定要把探险者更多地卖到全球市场,依然使用传统的非承载底盘,但驾乘舒适性研发目标全面对标当时在北美市场颇受好评的初代雷克萨斯RX车型——非承载纵置平台对标承载式横置平台,一个看似不可能赢下的挑战 。
▲世纪之交的第三代探险者,福特开始把目光投向欧洲市场与亚洲市场
说到这里又得提一个题外话:大部分全球车企一般都以本土研发中心为基础,北美、欧洲、日系品牌在世纪之交全球化浪潮开始之前几乎都是如此,但福特却是特立独行的一个,看过我前几年文章的读者应该记得,福特是一家二战前后即开始确立欧洲、北美双中心布局的全球汽车公司,北美部分更强势的皮卡与SUV车型、以及大排量动力总成;欧洲分部更强势的中小型车、紧凑级车与小排量动力总成,形成互补 。
而欧洲分部这一次贡献给三代探险者车型的是驾驶性与乘坐舒适性等多方面传统欧洲车更强的项目 。2000年底到来的三代探险者在底盘上的改进包括但不限于:对于二十世纪传统美系车非常难得的四轮独立悬挂、改进350%扭转刚性的车架、垂向与纵向屈服强度各自改进26%等等,持续改进硬件基础来保证驾乘舒适性的又一步升级 。
▲小步快跑又一次获得改进的四代探险者,非承载平台的潜力即将被福特压榨到极限
2005年中,四代探险者到来 。在重大改进的三代探险者之后,将车架供应商从Tower International改为麦格纳之外,车架刚性进一步增强,并将后悬架进一步设计改进、大幅削减后悬架对于第三排腿部空间的影响,新增的众多电子车身稳定系统与更新的内置DVD导航系统也使得四代探险者的日常易用性显著增强 。
不过这个时间点对于一路改进至此的四代探险者来说却略微尴尬,承载式车身的SUV正开始大批量出现在市场上,虽然越野性能基本没有,美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拖拽性能也与非承载大梁车架所赋予的天生神力无法相比,但那些非豪华品牌抑或是近豪华品牌从轿车平台上衍生而来的横置承载式SUV,显然比非承载式的四代探险者在乘坐舒适性上有先天优势,四代探险者就算再怎么依赖于悬架设计、避震阻尼等等***方面的改进,也无法不为下一代车型所面临的竞争局面感到担忧 。
▲科幻效果的概念车身躯之下,是福特宣布要将五代探险者改为承载式平台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