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心向往之,素履以往》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心向往之,素履以往》
本文图片

心向往之 , 素履以往
文/许佳敏
有这样一个人 , 将守护敦煌作为毕生的信念 , 用青春蹇续文化遗产的脉络 。 “舍半生 , 给茫茫大漠 。 从未名湖到莫高窟 , 守住前辈的火 , 开辟明天的路 。 半个世纪的风沙 , 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 。 一腔爱 , 一洞画 , 一场文化苦旅 , 从青春到白发 。 心归处 , 是敦煌 。 ”她 , 就是樊锦诗 。
从1962年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开始 , 樊锦诗便与敦煌结下不解之缘 。 58年前的敦煌 , 是满目苍凉 , 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 。 但是正值青春年华的樊锦诗却被这里的古老气息、佛国风光所深深吸引 。 满腔热诚的少女望着眼前这片净土 , 心中怀揣着的只有向往和追随 。 纵然自幼享受惯了优渥的生活 , 但最终 , 她依然义无反顾的决定留下 , 决定守护华夏灿烂的文明 。 住土房、吃杂粮 , 没有水、不通电 , 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贫瘠条件却成了樊锦诗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 心向往之 , 素履以往 。
“对敦煌的了解越深 , 就会对它越发热爱 。 ”樊锦诗说 , 和很多前辈一样 , 最开始的樊锦诗只是抱着欣赏的态度追随敦煌 , 可这一追随就是一辈子 。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 , 中国的发展也提上日程 。 敦煌开始面向大众开放 , 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 敦煌也随之面临不利的影响 。 樊锦诗力排众议 , 坚持把洞窟保护放在首位 , 制定严格的载客制度 。
一路走来 , 樊锦诗遇到太多的非议和反对 。 但是 , 她从未改变守护敦煌的初心 。 在樊锦诗看来 , 敦煌不是一代人的财富 , 而是子孙万代的圣地 。 开发必须适度 , 保护义不容辞 。 如何让敦煌青春永驻 , 是樊锦诗一直在追寻的方向 。
科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 , 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樊锦诗看到了敦煌的未来 。 她迅速投身敦煌数字化事业 , 采集数字化图像 , 构建电子档案 。 利用数字化科技 , 真正做到让敦煌历久弥新 , 走出国门 , 走向世界 。
对于樊锦诗而言 , 她所做的早已不是一份工作 , 而是一份使命 。 是使命在肩的召唤 , 是赤忱热血的流淌 , 是义无反顾的付出 。 敦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 每一段壁画都见证过她似水流年的青春年华 。 与敦煌相伴的岁月 , 注定孤独 , 注定百战黄沙 , 可她依然恪尽职守 。 她用一生践行无悔的誓言 , 用一生铸就了“坚守大漠、敢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大漠精神 。
老一辈的青春是纯粹的 , 是热烈的 , 是无悔的 。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 , 我们更应该从老一辈身上汲取前行力量 , 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 。 习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 , 民族的希望 。 ”只要每一个青年有使命在肩的觉悟 , 有勇往直前的魄力 , 有拼搏进取的雄心 , 中华文明才能发扬光大 , 绵延不息 。
作者简介:
许佳敏 , 目前是扬州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大一学生 。 热爱写作 , 在本校的诗歌创作活动中取得过优异成绩 。 就读期间曾获普通话二甲、心理辅导员中级证书、校级优秀共青团员 。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 , 拒绝一稿多投 , 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
所有的来稿 , 我们都会认真审阅 , 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 , 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 。 没有选中的稿件 , 我们也会及时回复 , 不要气馁 , 欢迎再次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