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一抔黄河土 , 历经淘洗、晒土、浸泡过滤、沉淀缩水、拉坯、雕刻、烧制等数十道工序 , 在匠人手心里揉捏、打磨 , 被制作成精美的黑陶工艺品 , “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 。
本文图片
黑陶是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的代表作 , 是对一个远古时代最具象的表达 。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 , 取材于黄河的黑陶技艺再受关注 。
在济南 , 有个省级非遗传承人打理的黑陶工坊 , 一抔抔来自黄河的胶土 , 正在这里被唤醒 。
拍摄时间:6月1日
拍摄地点:济阳区董家村
拍摄内容:黄河文化中的黑陶技艺
来自远古的技艺
“雕刻就需要七八天”
“她正在雕刻百寿瓶 , 需要把字的立体感体现出来 , 后期还要用工具手工打磨出黑陶的光泽 。 从选泥到烧制完一个作品至少需要72道工序 , 这个作品光雕刻就需要7到8天时间……”
济阳区董家村的黑陶工坊里 , 济阳黑陶第二代传承人徐庆增的一位女徒弟正雕刻着一件高度近80厘米的黑陶瓶 。 未经烧制的泥土是浅浅的棕色 , 既有韧劲支撑着圆润的瓶身形状 , 又柔软得用刻刀一挑便能雕刻出精细的花样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徐庆增介绍 , 制作黑陶的原材料是“红胶泥” 。 胶泥本是黄土高原上的泥土、矿土中黏性极强的小团粒 , 经黄河水带入中下游地区 。 经过千百年沉积 , 在漫长的运河流域河床下形成了比胶泥更细腻百倍的红胶泥 。 因原材料取之于黄河 , 黑陶也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
济阳区是黄河下游唯一中心城区紧邻黄河的区县 , 也是流经长度最长的区县 。 千百年来 , 济阳因济水而名 , 伴黄河而兴 , 黑陶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非遗技艺 。 “我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 , 没事儿就去挖泥巴、捏泥人 。 ”徐庆增说 , 上世纪80年代 , 是黑陶手工艺品发展的巅峰 , 当地开设黑陶厂 , 自己因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被相中 , 从此由“玩泥巴”的孩子成长为黑陶匠人 。
从制作巴掌大小的摆件 , 到掌握复杂的造型 , 徐庆增对黑陶的感情越来越深 。 2000年前后 , 他离开黑陶厂一边云游学艺一边创业 , 决心发扬这项黄河文化中的瑰宝技艺 。 然而不论徐庆增的创业过程还是黑陶艺术本身 , 都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着起落 , 一度济阳黑陶声名远落于其他地区之后 。
徐庆增没有放弃 , 当地也从未放弃对黄河文化的追寻 。
跟随时代的创新
融入剪纸、掐丝、珐琅彩
2021年11月23日 ,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通知 , 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济阳黑陶制作技艺榜上有名 。 名气大了 , 也有了扶持资金 。 更重要的是 ,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 ,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成为题中之意 , 这也给黑陶艺术和龙山文化插上了翅膀 。 有了定心丸 , 徐庆增开始把心思放在技艺的创新上 。
- |济南人,一起来看博物馆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
- |武汉没有历史底蕴?有3500年历史的盘龙城令人惊叹:武汉城市之根
- 非遗|济南非遗系列|让古老的光彩在生活中流转
- 诗圣|济南新一轮核酸贴纸,诗人“杜甫”来了~他和济南的故事你知道吗
- |洛阳孟津一建设工地发现东汉墓葬
- 洛阳|洛阳一建设工地发现6座古墓,初步判断为…
- 汉服|济南:一套汉服里的端午节
- |山东济南:赏非遗 迎端午
- |济南:一个香囊里的端午节
- |济南有个藏在居民区里的五元书店,书店老板:希望这里能让更多人看到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