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PK越南,鞋服制造大迁移( 二 )


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则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2005年,欧盟对华发起涉及金额高达7亿美元的反倾销官司,这场反倾销大战直到2011年才宣告终结 。这期间,欧盟对中国生产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如此高昂的采购成本倒逼客户向外迁移 。
多重因素相加,让国际品牌意识到生产分散的重要性 。阿迪达斯在2008年财报中明确指出,“(中国鞋类生产数量的下滑)主要由于策略转变,希望原材料基地更加多元化 。”代工厂也验证了这个说法 。“并非刻意转到越南或印尼制造,而是客户要求生产不能太集中,因此自然而然跟着客户的布局策略分散 。”宝成集团高管透露,该公司是全球品牌运动鞋与休闲鞋营业额较大的集团之一 。
众多品牌不约而同地把越南作为产能转移的首选 。阿迪达斯1996年在越南建立了排名座加工厂,而耐克所代表的美国品牌几乎都与越南“深度绑定” 。2006年越南加入WTO,美国随即批准一项立法,为越南提供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 。“这为我们在越南的业务提供了更有力的确定性 。”耐克在财报中提到 。
出于成本的考虑,国内的不少纺织企业也尝试在冬南亚建厂,其中大多是供应链企业,例如申洲国际、天虹等;品牌方比较少,波司登是其中比较有名气的 。
再看内迁 。鞋服产业链的转移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上海向江浙、广州向佛山等,中心城市的纺织服装厂向周围城镇迁移,之后再向外围城镇扩散,以点带面,形成产业发展基地 。如今,浙江、福建广冬一带仍有集群优势 。
2010年前后,随着沿海城市经济水平、环保要求、土地成本、人工工资不断提高,办厂成本不断加码,尤其又遭遇“用工荒” 。时任福建汇达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坤表示,2010年,仅他们所在的莆田江口镇的178家企业,用工缺口就达到了10多万人 。“就拿我们企业来说,2010年工人缺口5000多人,订单只能做到20%-30% 。”
【河南PK越南,鞋服制造大迁移】从那时起,鞋服工厂就开始陆续向河南、四川等内陆地区转移 。如今,河南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鞋服产业园区,其中睢县是耐克、阿迪达斯、安踏、特步等百余知名品牌的生产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原鞋都” 。
近几年,不少企业更进一步,开始向原材料产地迁移,例如冬北、新疆等地 。2021年,361°、鸿星尔克等品牌在新疆建立工厂 。
不过,致景科技副总裁管瑞峰认为,国内产业转移的速度并不快 。事实上,鞋服纺织企业向内陆迁移的速度远比不上中高端制造业(例如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等) 。管瑞峰认为,这是由于沿海地区纺织服装基地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上下游配套 。假如将纺织厂迁到西部,但印染厂还在江苏,服装制造再运往宁波等地,那运费将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更不用提时间等沉没成本 。
一些产业园区发现了上述问题,例如睢县的产业园区就是以全链条的模式打造起来 。“在发展之初,睢县就把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统筹起来,按照制鞋生产环节进行招商,分别招引鞋底、鞋栓、发泡材料等 。”产业资深观察者林文琛说道 。
作为产业迁移的目的地之一,河南当年除了劳动力充足、工资低之外,也有政府引导 。林文琛表示,从2012开始,河南多地政府就数次到晋江招商 。安踏生产基地当年在睢县落地,被视为睢县制鞋产业的开始,如今安踏在河南商丘的工厂运动鞋底年生产规模为1600万双 。

河南PK越南,鞋服制造大迁移

文章插图
根据《河南商报》,2021年河南省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4000亿元,总量位居中部六省排名;棉纱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目前河南省已经形成了包括纺纱、化纤、织布、染整、服装、家纺、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纺织工业产业链体系,成为全国纺织服装制造大省和中部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