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 邮政“天路”上的信使


逐梦 邮政“天路”上的信使

文章插图

葛军背着邮包上“天梯”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供图制图:蔡华伟
眼前这汉子,个头一米八,魁梧壮实的身材,把墨绿色的邮政服撑得紧绷绷;爱笑,性格爽朗,一咧嘴,门牙已掉了――这些都是多年奔波高原留给他的印记 。
坐上他的邮车,奔赴青藏线:从格尔木出发,翻越莽莽昆仑山,再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较终到达“雄鹰都无法飞过”的唐古拉山镇 。这条邮政“天路”,中国邮政集团格尔木市分公司投递员葛军独自跑了11年 。

冬方渐晓,一早驶出格尔木市区,南行40公里后,“南山口”几个大字赫然入目 。从这里开始,我们的邮车驶离了广袤的柴达木盆地,横亘眼前的便是千峰壁立、万仞雄峙的昆仑山脉 。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这座“万山之祖”,留下过多少千古咏叹――
上世纪50年代,慕生忠将军率领筑路队,就是从格尔木出发,以每公里倒下10峰骆驼的代价,一寸一寸征服了莽莽昆仑,将砂石路铺到千万年来无人涉足的可可西里深处,将红旗插上唐古拉山口 。
长天流云、群山飞度,如今脚下是已经柏油化的青藏公路 。“路好了,沿线群众对通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葛军如数家珍:2009年,中国邮政集团格尔木市分公司就正式开通了格尔木市至唐古拉山镇的汽车投递邮路,“沿途共有23个交接点,单程419公里,平均海拔超4500米,为沿线单位、群众提供邮件寄递、物资运送等服务 。”
然而,邮政“天路”绝不轻松 。短短一年后,首任投递员就因身体不堪重负而退出 。彼时,正在邮局做柜台营业员、“风吹不着日晒不着”的葛军,无意中得知“格唐邮路”急需人员递补,那一刻的他,“耳朵嗡嗡响,血液往上涌”,拔腿就往总经理办公室跑 。“我是党员,是退伍军人,在部队时就熟悉车辆驾驶和维修,进入系统后也干过邮递员,知道咋跟牧民群众打交道,爱往基层跑,不怕吃苦,我报名,跑‘天路’!”葛军一番“连珠炮”,很快心愿得偿――此后11年,每周一趟,来回两天,往返千里,风雪无阻 。
可是我们心中却不禁打起问号:这条被常人视为畏途的邮路,葛军为何甘愿“自讨苦吃”?

突来的颠簸,打断了思绪 。
邮车驶出柏油路,在砂石“搓板路”上扬起一阵沙尘,“三岔河大桥交接点到了 。”停车,从驾驶舱往下一跳,顿觉天旋地转――一问海拔,“4050米,干啥都悠着点 。”
这里是青藏铁路全线排名高桥,大桥桥面距谷底54.1米 。汽车在桥下走,火车在桥上过,形成了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交会的奇观 。某执勤部队常年驻守在这里,这里也是“格唐邮路”的投递点之一 。
上桥,有两条路线:一是开车走盘山“搓板路”,路远难行还危险;二是徒步爬一条直通桥上的水泥台阶,150级,坡度近70度,被执勤部队官兵形容为“天梯” 。高海拔下,二十来岁的年轻战士,走“天梯”都会头晕目眩,而1976年生人的葛军,为节省时间,每次都选择扛着邮包往上爬 。
只见他跳下车,将两个20斤重的邮包系在一起,做成褡裢,搭到肩上,再弓起身,左手紧握栏杆――他有意锻炼左手,吃饭时也是左手执筷,“常年工作在高海拔,反应都迟钝了,这样好***一下脑细胞”――右手则小心翼翼地扶着胸前的邮包,头往下深埋,像极了耕地的老黄牛 。
三岔河大桥位于昆仑山腹地小南川和野牛沟的汇合处,是个风口 。葛军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用力按了按太阳穴,继续攀爬 。突然,一阵狂风吹来,葛军赶忙两只手抓稳栏杆,稍顿,又继续往前,用了快20分钟,才爬完这150级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