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呐,声音的风景( 二 )


巫女起舞时摇动的金铃 。 清晨练习诵经的僧人 , 排队走过窗下 , 一声接一声长啸 。 圣护院实践修验道的徒步者在山中小道吹着法螺 。 黄昏四点钟 , 附近寺庙准时敲响的钟声 。
还有熟稔的世俗之声 , 回收旧纸的小卡车 , 总放着同一支童谣 , 唱毕道:“关西古纸协会!”深秋 , 不知何处来的小卡车 , 吊着红纸灯 , 卖石子烤红薯 , 走街串巷 , 悠长的叫卖声:“石烤红薯——来——”古本祭的几天 , 就停在知恩寺门前 , 的确也有人买了书 , 就去买只红薯吃 。 初夏 , 农学部稻田满水 , 一到夜里 , 蛙鼓清亮 , 浑然置身乡野 。 此地近百年前 , 的确还是纯粹的乡下 , 并无今日所见的住宅区 。 我曾经住在东山脚下 , 十分清静 。 只是夏季多蛇虫 , 壁虎、蜥蜴乱窜 。 想搬家 , 但舍不下明净的风雨声、山寺的晚钟 , 便也住了一年又一年 。 后来搬家 , 也是到离寺院晚钟更近的吉田山中 。 每年春天的傍晚 , 山里总有人练习吹笛 , 是为准备夏天的祭典 , 清正的旋律 , 一直到夜里 。
|看呐,声音的风景
本文图片

回想自己初来的心情 , 是在“不同”中努力寻找“相同” , 大概和吉川幸次郎说周作人“太注重日本文化里的中国部分”相似 , 但毕竟是异乡 , 渐渐知道去认识“不同” 。 而日常读的前辈学者的书 , 又常与同龄年轻人想法有出入 , 是为不同之不同 , 尤须对比参照 。 反之 , 日本青年对中国的理解 , 也有许多错位 。 譬如某位学者的话就很有代表性:
2013年夏 , 初次得到访问中国的机会 , 从媒体反复得知有关中国令人惊叹的经济大飞跃及种种矛盾 , 打算抱着这样的印象去 , 但实际踏上这片土地 , 许多东西都超出了想象 。 不讲仁义的经济发展的世界、高中时代爱读的英雄豪杰与文人的世界、人民装与自行车的世界 , 这里任何一条都与现实完全不同 。
【|看呐,声音的风景】我北京的家中 , 整天都能听到窗外的车声 。 有时从周来京都 , 夜里在洒满月光的窗前小坐 , 总是感慨周遭太过静寂 。 偶尔有乌鸦突然怪叫几声 , 又安静下去 , 仿佛梦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