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一、抗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如果我们观察的视野不仅局限在《九成宫》这一个碑而将它放大到欧阳询的一系列楷书作品 , 就会发现 , 欧阳询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对“抗”字的书写真的做到了“体凡三变”的境界 。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这是欧阳询所书《皇甫诞碑》中的一个“抗”字 , 它很可能代表了欧阳询早年的书写风格(我在此举例《皇甫诞碑》 , 是根据当前书法研究中的主流意见 , 将这块碑视为欧阳询的早期作品 。
但对这种时间断限也有表示异议者 , 在本文的论述中 , 我不做采纳) 。 从这个“抗”字看 , 它的基本特点有两个 。
首先是声符“亢”中的“几”字形结构放得比较正 。 这可能是受到了王羲之书法的影响 。 我们可以将《皇甫诞碑》中的这个字跟王羲之作品比较一下: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其次 , 《皇甫诞碑》的“抗”字严格说来是行楷写法 , 运笔速度相对是较快的: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到了贞观六年 , 也就是欧阳询75岁书写《九成宫碑》的时候 , 上述两个特点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从静态呈现的效果来看 , 笔画和的占白不再像《皇甫诞碑》那样旗鼓相当 , 分庭抗礼 。
欧阳询有意识地收缩了笔画而放长了笔画 。 这使得“几”字形结构的重心明显地向左倾倒 , 营造出了某种险绝的意味 。
从动态的书写角度去分析 , 《皇甫诞碑》写声符“亢”是一笔书 , 使转非常流畅 。 而《九成宫碑》的“亢”至少要拆做两笔 , 也就是说笔画不能和之前的笔画做连笔书写而必须“断而后起” 。
到了贞观十年欧阳询书写《虞恭公碑》的时候 , 《九成宫碑》那种浓烈的险绝的意味消散不见了 , 字形又重归于平正 , 变成了这样: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从这里看去 , 一个“抗”字的变化轨迹 , 倒真是应了孙过庭说的那句“初学分布 , 但求平正;既知平正 , 务追险绝 , 既能险绝 , 复归平正”(《书谱》) 。
最后 , 附上我临写的“抗”字 。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二、殿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从拓片上看 , “殿”字被圈出的这一部分有点儿模糊 , 这会对我们分析它的结构造成小小的困扰 。 因为“殿”字在古代碑帖中通常有两种写法 。
第一种:
|学楷书《九成宫碑》这种结构技巧,用一笔决定一字格局∣抗殿绝壑
本文图片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 , 笔画和是被拆做两笔来书写的 。 但是这两个笔画走势相类 , 又上下相承 , 故而也可以融为一笔来写 , 那就成了第二种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