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探讨】图书采购里的“干货”( 二 )


此类项目除了要考虑供货能力、售后服务等因素外 , 还应重点关注供应商提供的书目种类、书目来源、书目的覆盖率、图书质量等 。 在技术需求中还可以对图书的出版年份及新书比例、核心出版社等进行规定 。
“对于教材类图书采购而言 , 图书的出版社、版本、品种、数量往往是确定的 , 可以非常明确地列出详细清单 。 对馆藏类图书采购而言 , 图书的时效性很强 , 更多是以一种预采购性质的方式组织实施 , 主要确定出版社及相应数量 , 但很难确定具体书目清单 。 ”崔文峰介绍说 。
基于图书采购的特殊性 , 有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其需求设置和履约验收环节并不复杂 , 按照政府采购关于验收的相关规定 , 采购人在验收时一般关注图书印刷质量 , 如 , 是否存在缺页、错页、装订脱页、外观破损、污渍等情况 。
常见的几种“误会”
正是因为图书采购需求的相对简单 , 往往引发一些不专业的“误会” 。
据了解 , 图书采购与其他货物类采购不同的是 , 图书采购通常指定图书名称、书号、出版单位等信息 , 采购标的仅是图书供应商 , 项目竞争性较弱 , 某些学生教材的出版、发行单位还存在单一性 。 正因如此 , 一些质疑公平竞争的声音随即传出 。
对此 , 有专家认为 , 图书需求指定特定产品并不违反政府采购原则 。
从表面看 , 采购需求中明确图书名称、书号、出版单位等内容 , 好像是已指向特定产品 , 于是有人认为 , 这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的“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情形 。 但由于图书的特殊性 , 采购人从根本需求上需要指定出版社、刊号等内容 , 而采购对象是依法可提供产品的全国范围内图书经营者 , 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投标报价、售后服务、履约能力等方面 。 因此 , 特定产品的特殊需要并不影响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 不应视为违反法律法规有关情形 。
贵州卫虹招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莹告诉采访人员 , 图书采购实质上是购买知识 , 自然不同于一般的货物采购 。 图书流通环节的不充分竞争也并非常规的市场原因 , 而是多年来图书购买者对某些出版机构的信任、习惯 , 抑或是知识需求与供给的适配 , 而这种需求供给关系本身就存在点对点的单一性 。
此外 , 采访人员发现 , 有些图书采购项目还会要求提供样书 , 由此引发的质疑也不少 。
在一些人看来 , 要求供应商提供样书的目的是评估图书的质量及供应商的履约能力 。 但是对于样书的确定却很容易引发争议 , 特别是要求提供一些比较生僻、冷门的样书 , 在没有事先沟通的情况下 , 供应商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 。 所以 , 这种要求往往带有倾向性和排他性 , 属于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
“我们现在原则上不再要求供应商提供样书 。 ”王永锋说 , 因为图书只要能保证正版 , 基本上就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 所以更多是考量供应商的履约能力 , 主要从图书销售业绩、图书现采能力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 来衡量供应商的后续履约能力 。
各司其职是关键
从设计到印刷 , 再到出版 , 最后通过采购等环节 , 经过一道道“关卡” , 一本图书才能到达学生的课桌上 。
可是 , 插图丑闻里的图书到底是怎么抵达神圣的课堂的?对此 , 有人发问:“这到底是谁的责任?”
“图书出版为国家强制审查商品 , 在需求设置上一般不再将图书具体内容、插图等进行具体要求 。 但随着图书出版发行的市场化 , 各出版社、民营图书经营者、个体图书经营者纷纷加入竞争阵营中 , 而各出版社、供应商的出版能力、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 , 这可能是导致此类恶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 ”崔文峰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