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在后疫情时代开馆,这位年轻人想探索美术馆的无限可能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采访人员 李丹萍
在北京有这样一家美术馆:它在后疫情时期才正式开馆 , 展览不聚焦于大IP和知名艺术家 , 而是选择新锐艺术家的作品 。 正如它的名字“X美术馆”一样 , 用看似“无限可能”的方式探索着属于后疫情时代的发展之路 。
【美术馆|在后疫情时代开馆,这位年轻人想探索美术馆的无限可能】美术馆|在后疫情时代开馆,这位年轻人想探索美术馆的无限可能
本文图片

X美术馆 。 受访者供图
在后疫情时期开馆 , 并非X美术馆刻意为之 。 美术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筹备 , 准备次年3月正式开馆 。 由于疫情 , 开馆时间推迟至5月 。
疫情的出现使很多计划被打乱 。 X美术馆的开馆展览是三年展“终端 >_How Do We Begin?” , 展览集中展示了32位华人青年艺术家的个性化作品 。 X美术馆创始人、馆长黄勖夫希望通过开馆展览把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带到国际舞台 , 拟邀众多国外艺术从业者出席 , 但疫情原因许多人无法到场 。 此外 , 疫情的反复对展品的运输也造成阻碍 。 今年4月开办的展览 “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与“自体触击” , 在准备期间 , 许多展品受疫情影响一直停留在机场 , 几乎到开展前的“最后一刻” , 才被运送出来 。 对此 , 黄勖夫说 , 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 随机应变 。
美术馆|在后疫情时代开馆,这位年轻人想探索美术馆的无限可能
本文图片

X美术馆创始人、馆长黄勖夫 。 受访者供图
黄勖夫是90后 , 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史专业 。 对于他来说 , 学习艺术堪称机缘巧合 。 他本想学习设计 , 但学校系统出错 , 把他分到了艺术班 。 在黄勖夫原来的观点里 , 艺术是无用的 , 但艺术课让他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 。 “我很喜欢去美术馆的感觉 , 但我最喜欢的不是创作 , 而是研究艺术背后的故事 。 ”在美术馆办展 , 需要看大量的作品 , 认真地去策划内容 , 这也是黄勖夫开办X美术馆的原因之一 。
黄勖夫说 , 父母原本希望他当律师 , 或从事金融行业 , 但他很爱“搞事情” , 上学期间就做了大量艺术类的实习 。 到毕业时 , 黄勖夫已经在艺术圈小有成就 。 因此 , 父母也认可了他的选择 。
美术馆|在后疫情时代开馆,这位年轻人想探索美术馆的无限可能
本文图片

X美术馆第一届三年展“终端 >_How Do We Begin?” 。 受访者供图
现在 , X美术馆已经举办了《馆藏:瞬息时代的诗歌》《微妙之间》《克里斯蒂娜·夸尔斯:月光之下》《伊西·伍德:无伤大雅》等多个展览 , 并于近日迎来了开馆两周年 。 但对于黄勖夫来说 , 最好的永远是下一个 。 “我们一直在做新的东西 , 新的东西让我兴奋 。 和很多美术馆选择回顾历史不同 , 我们在做未来 。 ”黄勖夫认为 , 美术馆就像导演 , 要有自己的风格和调性 , 他希望在X美术馆呈现更多东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培养新人 。 “大IP、大艺术家当然很好 , 但我更希望能带大家看到那些知名度低 , 但作品优质的下一代‘大师’ 。 ”
近年 , 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等都选择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办展 , X美术馆于2020年3月也上线了X虚拟美术馆 。 黄勖夫认为 , 线上提供的是一种类游戏化的体验 , 是获取信息的另外一种方式 , 但线下观展不会被线上取代 , “看图片跟实物的感觉是不同的” 。
对于现在备受关注的NFT数字艺术 , 黄勖夫认为 , 数字艺术一直存在 , 而NFT更像是一个媒介 。 以前的数字艺术体量更大 , 艺术家会将科技与自己的大型创作 , 如影像、编程等相结合 。 现在出现了很多和头像、表情相关的NFT数字艺术 , “它有不同的玩法 , 更像是一个潮流 。 这能让更多大众参与进来 , 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