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夏至将至,俗话:“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何意?

眼下 , 夏至将至 , 夏至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 二十四节气 , 被誉为是继四大发明之后的古代第五大发明 , 众所周知 , 我国古代处于农耕文明时期 , 而二十四节气的发明 , 不仅仅对古人的农事产生 , 起到了指导作用 , 而且也影响着古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 而俗话 , 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之一 , 俗话非常之接地气 , 往往取材于生活 , 作用于生活 , 涉及的范围和领域 , 极其广泛 , 自然而然 , 也有许多关于夏至日的俗话 , 例如“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 , 一天短一线”、“夏至有雷六月旱 , 夏至逢雨三伏热”等等 , 而今天 , 要讲的这句俗话 , 很多人乍一看会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 这句俗话叫——“过了夏至节 , 夫妻各自歇” , 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何过了夏至日 , 夫妻各自歇息呢?有没有道理呢?
夏至|夏至将至,俗话:“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何意?
本文图片

首先了解下夏至日 ,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日 , 属于古人“四时八节”中的八节之一 。 夏至日当天 ,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 白昼最长 , 黑夜最短 , 有些地方正午时分 , 会出现“立杆不见影”的自然现象 , 夏至之后 , 暑气开始滋长 , 天气开始变得炎热 , 尤其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 , 则开始进入伏天 , 也就是“夏至三庚入伏” , 夏三伏与冬三九对应 , 是一年四季中 , 气候最为闷热的时节 , 因此也有“冬练三九 , 夏练三伏”的说法 。
夏至|夏至将至,俗话:“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何意?
本文图片

气候的变化 , 则会引起物候的变化 , 而夏至的三候 , 分别是鹿角解 , 蝉始鸣和半夏生 。 整个夏至日为十五天 , 每一个候为五天 , 于此同时 , 人们也会根据气候的变化 , 调整生活作息、生活规律 , 以此达到人与自然变化协调 , “天人合一”的目的 。
本文这句俗话“过了夏至节 , 夫妻各自歇” , 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 , 而是有依据的 , 它源自古代的一个叫“歇夏”的习俗 , 这一习俗也称为“歇伏” , 古代的女子 , 也要参与繁重的农活 , 而夏至之后 , 恰巧是农忙的时节 , 作物需要大量地灌溉和锄草 , 而古代为人父母的 , 由于心疼自家的女儿 , 于是会在女儿出嫁后第一年的夏至 , 会将女儿接回娘家休息一整个夏天 , 这一习俗 , 便是“过了夏至节 , 夫妻各自歇”
夏至|夏至将至,俗话:“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何意?
本文图片

【夏至|夏至将至,俗话:“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何意?】夏至过后 , 不仅是作物需要管理的农忙时节 , 同时 , 整个夏日烈日炎炎 , 而在古代又没有过多的消暑、解暑设备或者方式 , 与此同时 , 正如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所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 , 夏至后的天气 , 阴晴不定 。 在这样的天气之下 , 很多事物都歇息 , 例如母鸡在酷夏 , 便会减少下蛋次数 , 甚至有的不下蛋 , 这一现象也被称为“歇伏” , 而古代的剧团也有一个行规 , 为了避免演员和观众中暑 , 会在夏至日或者三伏天 , 停止演出唱戏 , 有时停半个月 , 有时停一个月 , 这一行规 , 也被称为“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