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图1战国蟠螭纹镜
【|说说蟠螭纹镜的形制内涵及断代】
本文图片
图2汉代蟠螭纹镜
图1所示战国蟠螭纹镜:青铜质地 , 直径10.5厘米 , 三弦钮 , 圆钮座 , 外饰绞索纹和凹弧面宽带弦纹各一周 , 地纹为云雷纹 , 几只单线条勾勒的蟠螭纹环绕钮座游动 , 身躯弯曲 , 动感极强 , 宽素缘凹弧卷起 。
图2所示汉代蟠螭纹铭文镜:青铜质地 , 直径17匣米 , 三弦钮 , 周围以双线方框为钮座 , 框内配有铭文“大乐贵富,得所好 , 千秋万岁 , 延年益寿”十五字 , 方框外四周分布有博局纹 , 其间配置以双线条勾勒的蟠螭纹 , 身躯弯曲呈蛇状 , 富有生气 , 宽素卷缘 。
我国古代铜镜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彩、种类繁多 , 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 , 其中以龙纹(包括螭龙纹)为题材 , 尤为突出 。 战国时期出现的蟠螭纹铜镜 , 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 何谓蟠螭纹?“蟠”是盘曲的意思 , “螭”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解释 , 《说文解字》中说:“无角曰螭” , 意即无角之龙;《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蛟龙赤螭” ,是以螭为小龙;《广雅》里也有“无角曰螭龙” 的记述 。 因此 , 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 , 也就是所谓早期的龙 , 学者统称之为蟠螭 。 蟠螭纹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一种常见纹饰 。 蟠螭纹镜从战国开始铸行 , 一直到汉代均沿用 。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 战国时的蟠螭镜与汉代蟠螭镜上的纹饰图案 , 也发生了相应改变 。 笔者分别以战国蟠螭纹镜和汉代蟠螭纹镜为例 , 进行分析对比 , 从中辨别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特征 。
从以上战国蟠螭镜与汉代蟠螭镜的形制、纹饰等方面看 , 它们之间既有共性 , 同时也有个性 , 其各自的明显特征:一是在形制上 , 战国蟠螭镜一般较小、较轻薄 , 而到汉代蟠螭镜逐渐趋大、稍趋厚重;二是线条上 , 战国蟠螭镜一般是采用单线条勾勒的蟠螭纹 , 而汉代蟠螭纹多用双线条或三线条勾勒而成;三是钮和钮座上 , 战国蟠螭镜一般是为三弦钮 , 且多为圆钮座 , 而汉代蟠螭镜既有三弦钮 , 又有半球形圆钮 , 多为方框形钮座;四是在装饰上 , 战国蟠螭镜一般多以云雷纹为地纹和主纹蟠螭纹装饰 , 而汉代蟠螭镜不仅有蟠螭纹 , 同时还出现有博局纹和四乳四叶宽弦纹以及铭文 , 这是它们一个很显著的区别;五是在螭纹上 , 战国镜上的蟠螭纹 , 多圆眼 , 大鼻 , 细眉 , 猫耳 , 腿部线条弯曲 , 脚爪上翘 , 用曲折的弧形线尽情地把关节表现出来 , 尾部有阴刻线 , 呈绞丝状 , 使整个蟠螭纹呈现出凶猛架势 , 具有一定动感 , 似乎嗅觉到当时频繁战争的一种火药味和厮杀声 。 而汉代蟠螭纹镜上的蟠螭纹 , 眼眶略下坠 , 鼻梁出现细线划纹 , 身躯弯曲自然 , 游动纯熟、欢快 , 较为生动活泼 , 大有象征汉代国力昌盛、社会繁荣、人民安居、太平盛世之感 。 特别是这时制作工艺讲究、图案设计精美 , 有的在钮座外圈伸出四叶将主纹分为四区 , 每区饰有一变形蟠螭纹 , 更加和谐、安康 , 显得相得益彰 。
总之 , 蟠螭纹镜的铸行 , 时间跨度较长 , 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汉代 , 这是其他铜镜纹饰难以比拟的 。 尽管战国与汉代的蟠螭纹镜在图案纹饰上有所不同 , 但它们都采用蟠螭纹题材作为主纹 , 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的精神面貌 , 而且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对龙文化的崇尚和一种追求神佑、幸福美好生活的理念 。
- 贾宝玉|从甄士隐到贾宝玉,说说古代读书人的缺陷
- |在香港看故宫国宝——白釉贴塑鲜红蟠螭蒜头瓶
- 招聘|说说以高新薪招聘司机为名的一些骗人套路
- |“六一”说说你的童年…
- 黄花梨|局部有修配,黄花梨麒麟纹镜台25.3万成交
- |局部有修配,黄花梨麒麟纹镜台25.3万成交
- 祥泰|“祥泰”“祥泰”“祥泰”,你来说说看!
- 潘可鑫|一图读懂|世界舞蹈日 说说入选非遗名录的山东传统舞蹈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首次发现“上方作竟”龙虎纹镜
- 李近朱|李近朱:说说邮票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