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自我里都住着一个利他主义者
为什么人类不仅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残忍捕食者 , 尽管他们可以以这种方式生存?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 , 人类有能力意识到他人应该得到尊重 , 因为他人也过着有意识的生活 。 过有意识的生活 , 意味着把自己视为事件的主观中心 , 把自己看成自我或者“我” 。 我们可以把丹尼尔·丹尼特下面这句话稍做修改:一个人要将自己看成自我 , 就必须将“叙事重力中心”合理化 。 我们通常忽略了人类的一个显著而核心的特征 , 那就是我们能够将他人理解为自身中心之外的其他中心 。 要成为一个有意识的自我 , 就与如下事实密不可分 , 即我不是唯一的中心 。 任何一个在实际生活中非常自我 , 并且试图在自身存在的核心处摆脱其他精神存在的人 , 最终都会产生某种精神失调 , 这与过度的自我感有关 。
此刻 , 我意识到我是有意识的 , 我很容易提醒自己 , 在此刻的上海 , 有一个小孩把得到某个玩具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 然而我对得到玩具这件事完全没兴趣 。 一个有意识的人知道他人也是有意识的存在 , 知道和自己一样 ,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甚至在某一天的不同时刻)他人所看重的东西也是有所不同的 , 这些都是人类的典型特征 。 如果没有能力意识到不同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 , 或者不同的事物在某一天(甚至某一小时)对于我们来说有不同的意义 , 我们就不可能成其为人 。
意识的客观视角:我们只是环境的一部分
托马斯·内格尔正确地将如下洞见视为伦理学的基础:他者不可避免的存在位于我们叙事重力中心的理性核心 。 我们既能行善 , 也能作恶(既能做道德所鼓励的事情 , 也能做道德所禁止的事情) , 鉴于这一事实 , 我所理解的伦理学就是对我们行为原则之根基的系统性反思 。 在内格尔的著作《利他主义的可能性》(The Possibility of Altruism)和《无源之见》(The View from Nowhere)中 , 他区分了两个视角: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 。 当我们有意识时 , 我们就会从主观立场去体验所有事物 。 相比之下 , “客观视角”意识到 , 我们是环境的一部分 , 在很大程度上 , 这一环境完全独立于我们对它的设想 。 无论我们将自身多大的能力归因于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用语言编织的理论 , 我们都知道 , 大多数客观现实的存在独立于我们的思想和视角 。 现实世界和我们的信念系统并不是简单对应的 。 相反 , 考虑到在我自己的信念之外还有诸多其他的信念系统 , 我可以确信 , 我的信念系统绝不是对整体现实的充分表象 。 对于我们的信念 , 我们能确定的就是 , 我们并非无所不知 。 因此 , 存在着一种理想的客观性 , 它所描述的现实抽离于我们自身 , 抽离于我们的兴趣和主观视角 。 诚然 , 我们并不总能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 , 而且在人际交往领域 , 这种理想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 正因为如此 , 伦理学意识到 , 我们的行为环境永远不可能被建构得合乎理想 。 从伦理角度来讲 , 评估我们的行为实际上就需要权衡关于事实的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 。
道德的起源:他人是有意识的 , 理应获得尊重
每个人都必须意识到 , 他人的意识独立于自己的意识而存在 。 即便一个人希望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者 , 正如《冰血暴》电视剧中的主角洛恩·马尔沃那样 , 人们也必须承认前述事实 , 否则人们就不可能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 。 人类只有在理解了他人也有意识的前提下才能追求自己的利益 。 利他主义是一种顾及他人的思维方式 , 尽管基于一个人能意识到他人也有意识这一事实 , 初看起来似乎与利己主义是矛盾的 。 如果我有理由不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把他人当作手段 , 那么该理由就只能是 , 他人也有有意识的体验和无意识的信念:他或她也会感受到疼痛 , 对事物充满希望 , 想要追求或逃避某些事物 , 以及相信某些事物 。 人类和其他动物不是像螺丝刀那样的工具 。
- 马库斯·杜|世界读书日丨那些买书如山倒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 马库斯·加布里尔|读书|“新实在论”的思想历险——读《为什么世界不存在》
- 齐如山|历史钩沉|齐如山:添加布景乃国剧之落寞
- |为你选诗|赖内·马利亚·里尔克诗选
- 马库斯|德国“斜杠中年”马库斯的“东游记”:以国际视角传递“秦风唐韵”
- 油画#身体张力的展现,英国画家穆里尔·巴克莱的油画作品
- 马库斯·坎比|不一样的职业美感
- muriel barclay@英国画家穆里尔笔下的舞女,身体张力的展现,舒展的弧度太美
- 艺术家!简直太好看!光色巨佬 加布里埃尔 的绘画作品
- 加布里埃尔#从女性的美貌和性感的身体中迸发出无尽的灵感——插画大师莫雷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