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丰富文化元素 营造沉浸观展体验——《永远的邻居》视觉设计手记

日前 , 《永远的邻居——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摄影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 。
本次展览的展陈设计 , 颇具特色 , 为展览营造和增添了不少的亮点 , 带给读者以全新的视觉观感 。
本期 , 听听展览视觉设计李迪的设计思路与理念 。
点击观看展览现场视频
《永远的邻居——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摄影展览》以民间交往为主线 , 以摄影为媒介 , 旨在重温初心 , 交流互鉴 , 面向未来 。
展览希望在视觉呈现上尽量突出两国文化特点 , 因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 两种文化同源异彩 , 展览中突出两种文化的兼容并蓄、相互融合 , 这也符合两国在文化上所倡导的“求同存异” 。
|汲取丰富文化元素 营造沉浸观展体验——《永远的邻居》视觉设计手记
本文图片

整个展览设计分为展场空间设计和平面视觉设计 。 其中 , 平面视觉设计上 , 我们提炼中日两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 并将这些文化符号元素与“50周年”的数字相结合 , 将中国图腾“龙”与日本的图腾“锦鲤”相结合 , 抽象、再概括、再组合 , 设计形成了整个展览的主视觉元素 。 展览主标题设计上 , 请人书写了无数款风格迥异的书法题字 , 最后选中敦厚、稳重、带一点点“拙”的字体作为主标题字体 。 主视觉的颜色选用了“红”和“蓝”两种主色调 , 所有要素共同构成了整个展览的主要视觉符号 。
|汲取丰富文化元素 营造沉浸观展体验——《永远的邻居》视觉设计手记
本文图片

摄影:刘宇
展览空间设计上 , 希望将两国文化元素融入到整个展览中 。 在展览活动主背景前的咖啡休闲区域 , 我们将印有展览logo的200把扇子悬挂起来 , 这200把扇子代表着参展的艺术家 , 将这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折扇”高低错落悬挂 , 让观展人还没有进入到主展场 , 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东方文化氛围 。
|汲取丰富文化元素 营造沉浸观展体验——《永远的邻居》视觉设计手记
本文图片

展览在内容上分为三个篇章 , “温故知新”篇章回望了50年间两国关系的风雨历程 , 代表过去 , 我们选用“中国红”作为主色调;“隔海相望”展示的是“中国摄影家看日本”和“日本摄影家看中国” , 代表现在 , 我们选用了暗蓝色为主色调 , 象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 隔海相望;“面向未来”篇章表达的是两国青少年对永保和平生活的向往 , 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 我们选择了没有色彩倾向、未来无限可能的白色 。
主展区内 , 中日文化元素需要和周围的摄影作品相互呼应 , 相得益彰 , 但不能喧宾夺主 。 例如 , 展览的三个篇章都用极具中国园林特色的圆形拱门区隔开来 , 这种拱门设计是以中国园林中“借景”和相机镜头中的“取景”为灵感 , 借由圆形将此篇章中第一张、也是最重头的一张作品摄入“景”中 。
|汲取丰富文化元素 营造沉浸观展体验——《永远的邻居》视觉设计手记
本文图片

除了“借景”“取景” , 还运用了一些带有浓重文化特点的实物来“造境” , 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 增加了整个展览的可观赏性 。 例如 , 日式风格的木质隔断后面竹影婆娑、樱花树和富有东方禅蕴的枯山水……
|汲取丰富文化元素 营造沉浸观展体验——《永远的邻居》视觉设计手记
本文图片

|汲取丰富文化元素 营造沉浸观展体验——《永远的邻居》视觉设计手记
本文图片

“隔海相望”篇章是整个设计点最多的一个展区 。 我们将展场两侧相对的长墙上 , 分别陈列了“中国摄影家看日本”和“日本摄影家看中国”两部分作品 。 在“对视”的展墙中间过道 , 用蓝色半透的轻纱悬垂下来 , 寓意是蔚蓝色的大海 , 让摄影作品在空间上呈现出“隔海相望”的效果 。 展场中间 , 利用现场六个方形柱子呈现出六位日本摄影名家的作品 , 每个柱子旁都悬挂着富有日本特色的纸质灯笼 , 上面印有六位摄影家的名字 , 从而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型展示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