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笔下的文坛硬汉萧军】4月23日 , 世界读书日 。
79岁的萧耘大姐 , 忽然快递给我一本出版于12年前的书:《写给父亲爱的记忆——萧军最后的岁月》 。
“周家望 , 读书日 , 送你本书吧 。 绝对的好书 , 这本书以前跟你念叨过 , 没给过你吧?你抽空好好读读 。 那时候我写得真好 , 现在写不出来了 。 ”
萧耘寄来的这册由中国书店出版的《萧军最后的岁月》 , 还是毛边本的 。 书的扉页上 , 萧耘用铅笔写着“萧耘自用 。 2010.8” , 书的尾页上是萧耘的先生王建中的铅笔笔迹:“仅存毛边本样书 , 概不外借 。 请见恕 。 ”足见“耘中”二位对此书的重视 。
本文图片
重温《萧军最后的岁月》
如此厚赐 , 我焉能等闲视之?赶紧取出国维兄赠我的“家望所得”四字藏书章 , 恭恭敬敬地钤在萧大姐的笔迹旁 , 也算海内孤本 , 传承有序了 。
之所以说到毛边本 , 是因为它与鲁迅先生颇有渊源 , 大概率是鲁迅先生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引进的 。 毛边本的出版样式 , 源于欧洲 , 传到东瀛 。 据白化文先生考证 , 中国的毛边本的“始祖” , 是鲁迅、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 。 鲁迅先生对毛边本最为垂青 , 他曾自诩为“毛边党” 。 他生前的多部著作 , 都是以毛边本面世 。 而萧军、萧耘父女两代 , 又先后以出版毛边本的方式 , 延续着鲁迅先生的文化美学倾向 。
所谓毛边本 , 就是印刷的图书装订后不切光 , 书页之间只裁地脚(既利于上书架 , 又利于入刀裁) , 留着天头和翻口“右牵上连” , 以示这是从未读过的新书 。 第一位读这本书的人 , 必定左手握卷 , 右手执裁纸刀 , 读完一页 , 再裁开一页 , 宁心静气 , 边读边裁 。 裁的时候 , 刀走书边 , 沙沙作响 , 裁开后 , 有趣的照片、绘图和意想不到的故事 , 纷至沓来 , 就像孩子们开盲盒一样 。
本文图片
毛边书
显然 , 萧耘这本书 , 读起来却没有那么轻松 , 而是异乎寻常的沉重 。
可以说 , 《萧军最后的岁月》是萧耘用文字和照片拍成的纪录片 , 其中注满了父女亲情 , 湿漉漉的 , 热腾腾的 , 像海底岩石上那涌动不息的温泉 。
无处不流淌着汗水、泪水和热血!
三十年前 , 我到北京市文联工作后不久 , 就结识了这位被我戏称为“大火球”的萧耘大姐 。 很快 , 又认识了她身旁多才多艺、温润儒雅的王建中先生 。 我在《茂林居里两神仙》一文中 , 曾详述过我和他们的二十多年的忘年之谊 。
萧耘是萧军的二女儿 , 相貌、体态、性格、气质 , 皆有乃父风范 。 她与萧军既有父女之因 , 又有师友之缘 。 如果说萧军是鲁迅先生的狂热追随者 , 那么 , 萧耘王建中夫妇就是萧老爷子的超级粉丝团 。
萧军辞世三十多年来 , 他们夫妇按照父亲的遗愿 , 保管着萧军日记 , 捐赠了他的手稿、收藏和所用过的器物 , 编辑出版了20卷900多万字的《萧军全集》 , 为此投入了生命中的绝大部分精力 。 不管是在茂林居的书山之下 , 还是在通州美然百度城、顺义裕龙花园五区租住的寓所 , 乃至在昌平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的仙人居 , 我每次造访 , 都看到这个“耘中组合” , 戴着蓝布套袖 , 伏案赶稿子、校书样 。 见我来了 , 只当是茶歇时间到了 , 一杯在手 , 三人闲坐 , 几乎所有的话题 , 都离不开鲁迅先生和萧老爷子 。
- 弟子规|老祖宗留下的《弟子规》,对孩子有没有好处?知名人士:这是毒药
- 高校|奔四表弟两次离婚的残酷真相,细节令人同情又痛心,到底谁的错?
- 伊隆·马斯克|想学医的高考生,优先选院校还是选专业,听听医院资深主任的告诫
- 教师|教师这个职业,会不会越来越受尊重?受尊重的是人,不是职业
- 雕刻|你所不知道的翡翠雕刻那些事
- |钓5米还是10米,夏钓潭中的“潭”到底是多深?一篇文章讲清楚
- |什么叫做生活?怎样的生活才是我们现在想要的?
- 网络安全|让钓鱼人憎恶的“趴地虎”,为何卖到60多元一斤?它有什么价值?
- |“喜迎党的二十大 漫绘甘肃红色故事”连环画主题展预展顺利进行
- 古龙|古龙被忽略的经典作品,将权谋写到了极致,光是书名就难以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