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张旭光|临摹行书的诀窍( 二 )


临摹才能承传经典 。 一件书法作品的内涵有两点 , 内涵之一是承传了多少经典 , 没有经典的表达就没有古风 , 没有品位 。 因为古代文人崇德尚静的人文理想就寓于其中;内涵之二才是个人性情的表达 , 个性面貌的追求 。 但它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的 。
临摹就是补充能量 。 书法之临摹相当于绘画之写生 , 乃获取创作资源、能量、动力的主要途径 。 因为日月对记忆和技术的磨损 , 临摹将伴随书家一生 。 当今书坛创作之浅薄、雷同 , 主要缘于临摹继承不够 。
临摹能获得乐趣和享受 。 临摹古帖开始可能有一定难度 , 一旦入了门 , 就会产生乐趣 。 古人的体会是临帖具有“自娱功能” , 能除却烦恼 , 净化心灵 , 精神充实 , 走向高雅 , 享受其中 , 乐在其中 。 临摹的价值非常之多 , 限于篇幅 , 恕不多陈 。
临摹|张旭光|临摹行书的诀窍
本文图片

2、临摹的标准与目的临摹的标准只有一个字:像 。 要达到“像”的标准 , 首先要克服自我表现欲 。 人的自我表现欲是天生的 , 无时无刻不表现出来 。 同时人们还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 不愿做书奴 , 总想十天八天就能集百家之长而独树一帜 。 实际上这是个误区 , 这个理想只有在学习若干年以后才是合适的 。 所以从临摹开始 , 我们就要破除误区 , 即使很像古人 , 很“像”王羲之也是需要才情的 , 也是不低的一个荣誉 。 第二是讲究方法 。 第三是多临 , 多下功夫 。 唯此才能达到“像”的标准 , 而且是越像越好 。
临摹的目的:改变书写习惯 。 临摹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书写习惯 。 要把自己的书写习惯改为王羲之的书写习惯 。 习惯是人生中最平常也最顽固的自然表现 , 要改变它并不容易 , 必然有一个从不自然到新的自然的过程 , 必须经过大量的临摹训练 , 练成肌肉记忆 , 一出手即是王羲之 , 那就达到临摹的目的了!同时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公文、会议的写字机会 , 虽然是硬笔 , 也要在书写中带上字帖里的感觉 。
临摹|张旭光|临摹行书的诀窍
本文图片

3、临摹的方法(1)对临对临是对照字帖 , 按照原样来写 , 写得越像得分越高 。 对临分两个阶段:一是通临 。 通临即从头到尾临写 。 一般要求通临两三遍 , 对所临的帖有总体印象即可;二是精临 。 精临就是对照字帖反复临 , 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是最笨的办法 , 即一个字一个字反复 临写 。
方法一:分析比较法分析:先分析清楚再下笔 , 做到心中有数 , 下笔有由 。
第一 , 分析用笔 。 所有字帖中的字 , 如前所述 , 只有两种笔法 , 方笔、圆笔 。 记住方圆二字就简单了 。 其中起笔是方、是圆最重要 。 如“大、唐、三、藏”等字 。 “大”字第一笔横画起笔为圆笔 , 第二笔撇画起笔为方笔 。 分析清楚了即可下笔书写 。 如果不分析 , 第一笔下笔容易方笔 , 那就错了;“唐”字第一笔点画是圆笔 , 第二笔横画是方笔 , 其下面口部第一竖是圆笔 , 第二横折是方笔;“三”字前两笔是圆笔 , 第三笔是方笔 。 因为它是主笔 , 所以一定是方笔起笔;“藏”字第一笔短竖是方笔 , 第二笔短横还是方笔 , 第三笔短横是圆笔 , 第四笔为圆笔 , 第五笔撇是圆笔 , 第六、第七笔是圆笔……最后的撇是方笔 , 点是圆笔 。
我们所临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做以上分析 , 这就称得上下笔有由了 , 也就自信了 。
第二 , 分析结构 。 如前所述 , 行书的结构变化很多 , 要分析清楚 。 结构也是两个字 , 一是形 , 即造型;二是势 , 即姿势 。 这两点分析透了 , 同样更加心中有数而自信了 。 如“将、福、盖、仪”等字 。 “将”字上合下开 , “福”字左开右合 , “盖”字上合下开 , “仪”字左高右低而错落 。 比较:临写以后对照原字进行比较 。 以原字为标准 , 看自己何处不像 , 包括笔法、形态、姿势几个方面 , 凡不像之处再写 , 写的过程中改过来 , 反复比较 , 反复改正 , 以至无穷 。 何时像了 , 何时再巩固几遍 , 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