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见|乔羽的“高产”与“难产”

对这些作家而言 , “高产”也许只是表象 , “难产”更有可能是他们必经的心路历程、创作过程 。
|论见|乔羽的“高产”与“难产”
本文图片

著名词作家乔羽19日因病在京去世 , 享年95岁 。 这位被人誉为“词坛泰斗”的老人 , 生前写下过众多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优秀歌曲 , 其中的许多词句、意象和情愫 , 已经镌刻进几代人的记忆 。 送别乔羽先生之际 , 重提他的“高产”和“难产” , 并不多余 。
乔羽先生确实是一位高产词作家 。 他的高产 , 不光表现在作品数量众多 , 更表现为优秀之作不胜枚举 。 从为少年儿童所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 到为银发一族创作的《夕阳红》;从为祖国而抒怀的《我的祖国》《爱我中华》 , 到传唱春晚舞台的《难忘今宵》《思念》;从当年火爆荧屏的《说聊斋》《牡丹之歌》 , 到现在依然回响耳畔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集高产量与高质量于一身 , 这样的作家、诗人 , 想不成为“泰斗”都难 。
这么说 , 似乎创作优秀作品挺容易 。 其实不然!乔羽笔下的那些传世之作、经典名篇 , 或许有个别篇章属于“灵光一闪 , 挥笔而就”的情况 , 但据他和周围人的讲述 , 绝大多数优秀作品都是呕心沥血之作 。 在为电影《上甘岭》写歌时 , 他不愿落入俗套 , 结果生生把自己逼上另辟蹊径、难以落笔的“绝路” , 直到有一天 , 在篮球场散步时遇雨 , 他有感于眼前一群少年在水沟里放草船的景象 , 于是挥笔写下“一条大河波浪宽”;创作《让我们荡起双桨》期间 , 乔羽苦思多日而不得片言 , 最后还是他和女友一起泛舟公园时 , 被一群孩子奋力划船的神态激发了灵感 , 于是当即泊舟靠岸、现场创作……“难产” , 几乎是乔羽创作时的标配 。
有人总结 , 乔羽的成功 , 来自于他永葆爱国之心、热情拥抱时代 。 这话没错 , 乔羽在歌词创作领域能取得同时代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 , 当然有赖于他站位高、格局大 , 但光有“站位”和“格局”还不足以成就一个杰出的作家 , 乔羽的成功还有赖于他始终与人民声息相通、与土地根脉相连 。 这背后 , 是一般人难以看见的艰辛付出和长期积累 , 是靠“坐办公室冥思苦想”所无法做到的 。 正如他本人所说 , “没有真切体会是写不出好歌词的” 。 应对“难产”的不二法门 , 就是深入生活、走进人群 , 是用心体悟、厚积薄发 。 正因如此 , 他才能经常用最简单易懂的“大白话”“大实话” , 精确地表达时代之声、人民心声 。 你看 , “朋友来了有好酒 , 若是那豺狼来了 , 迎接它的有猎枪” , 这样精准有力、形象生动的句子至今还活跃在国际外交场合 , 而它的表达却是那么的口语化、百姓化 。
作家路遥说过 , 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 栖息在她的枝头上 , 我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为她歌唱 。 为了实践这个创作观、写出好作品 , 路遥一次次告别都市繁华 , 选择在偏远之地一“躲”就是数月甚至几年 , 专心致志地写作 。 今天人们仍然对他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津津乐道 , 但不要忘了 , 这些文字都是作家在怎样的环境和心态中写成的 。 对这些作家而言 , “高产”也许只是表象 , “难产”更有可能是他们必经的心路历程、创作过程 。 我们羡慕他们的“高产” , 同样不该忽视他们的“难产” 。
一个时代对杰出作家的最好纪念 , 是在传诵他们作品的同时 , 培育出更多优秀作家、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 乔羽之后 , 理应涌现更多的“乔羽” 。 后来者当以前人为师 , 踩着巨匠的肩膀前行 。 勇于面对“难产”、矢志创造“高产” , 就是前辈们为后来者做出的生动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