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高清放大作品,太精彩了!( 四 )


本文图片

|吴昌硕高清放大作品,太精彩了!
本文图片

|吴昌硕高清放大作品,太精彩了!
本文图片

|吴昌硕高清放大作品,太精彩了!
本文图片

吴昌硕五十岁始学画 以金石、书法入画
吴昌硕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为举人,曾任县教谕及书院院长;父亲亦为举人,喜吟咏及金石篆刻 。 吴昌硕儿时读私塾就学,十余岁受家庭熏陶,开始奏刀学印 。 应该说,他的篆刻生涯更为漫长,创作经历长达七十年之久 。 早年学浙派,继法于邓石如、吴让之与赵之谦等大家;35岁后,上效秦汉,直取法于古玺;不惑之年后,又从历代金石文字及各家各派中,多头取法为己用,形成了自己雄厚刚健、生辣拙朴的独特风格 。
吴自言“三十岁学诗,五十岁始学画” 。 学画缘于一个伯乐,他就是任伯年 。 1883年,经高邕介绍,吴昌硕赴津沽在上海候轮船期间,与任一见如故,自此交往甚密 。 而推断吴正式学画的年份,应在1887年初冬,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任亦定居沪) 。 一次偶然机会,任让吴随意在纸上画几笔后,随即点化他:“子工书,不妨以篆籀写花,草书作干,变化贯通,不难得其奥诀也 。 ”任的认可和指引,对吴日后在画坛的崛起,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
吴昌硕的写意牡丹 , 一是重气尚势 , 以浑厚豪放为宗 , 二是“直从书法演画法” , 以书入画 , 以印入画 , 以金石气入画 , 如写如拓 , 高古凝重 。 比之于白阳 , 更显磅礴;比之于徐渭 , 更厚重苍茫;比之于八大山人 , 显得烂漫;比之于复堂 , 更沉雄;比之于赵之谦 , 更老辣 。 画面右侧 , 巨石之上 , 几株牡丹绽放盛开 。 花朵艳丽 , 红黄相间 , 光彩夺目 , 硕大的花朵在枝壮叶茂的映衬下显得风姿绰约 , 左侧矗立几枝含苞待放的牡丹 , 与之形成视觉上的鲜明对比 。 此幅牡丹以单纯朴厚的笔法 , 大写意出花卉与奇石;复色运用酣畅自如 , 丰富的灰色层次使画面的张力得以增强 , 苍茫浑厚之气蓬勃而出 。
1903年,吴订立了生平中第一份正式的书画润格 。 后人指出,这预示着他从篆刻和书法家转向职业书画家 。 而从其传世的最早画作《梅枝图》(1888年作),任为该作补茗壶茶具 。 再如另一幅《牡丹水仙图》,前置水仙,后倚牡丹,古雅而简逸,图中古缶牡丹临于任的《拓缶牡丹图》 。 由此可见,吴学画之初,其画风深受任的影响 。 吴正是将“金石”的书笔,融入了画笔中,这使得他画中的题材,皆呈现出雄厚浑拙、苍劲古朴等韵味 。 而从整体上看他的画作,松竹藤蔓,花卉蔬果,有形有气象;从落笔结构来看,用笔的一点一线,无不出自其书法功力 。
大写意花卉是吴昌硕的艺术成就所在 , 所谓“比之于白阳 , 更显得磅礴 。 他之于徐渭 , 更显得厚重苍茫 。 比之于八大山人 , 更显得烂漫 。 比之于李复堂 , 更显得沉雄 。 比之于赵之谦 , 更显得老辣 。 ”吴昌硕的意趣大概如此 。 该幅芙蓉花卉 , 花开烂漫 , 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 , 含有较多水分 , 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 , 显得生气蓬勃 。 芙蓉枝叶皆以大写意写出 , 独芙蓉花与花蕾用洋红以小工笔勾勒;作品色墨并用 , 浑厚苍劲 , 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 , 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 。
成为“后海派”掌门人 精于大写意花卉蔬果
谈到吴昌硕的艺术地位和影响,陈传席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一书中点明渊源,他将赵之谦推为“前海派”领袖,主要在于赵以金石入画(金石画派)的风格,对海派的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 。 任伯年等人是“中海派”大家,而吴则受前、中海派的影响,以篆籀笔法入画,一扫当时正统派萎靡画风,改变了一代画史,是里程碑式的画家 。 梅墨生亦指出,这一时期,吴集诗、书、画、印“四全”于一身,其地位则成为所谓“后海派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