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的失落家园

|倪瓒的失落家园
本文图片

如果不是陆继善从吴淞黄允中家带回了这幅《秋林野兴图》 , 倪瓒都快要想不起十六年前的那个秋天了 。
那一年他39岁 , 生活里只有一些有钱人的烦恼 。 年初从虎丘游玩回来后 , 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无锡老家 。 十年前长兄去世 , 经营偌大家业的责任全落到了他身上 。 一向不事生产的他虽然还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作画、焚香抚琴等清雅之事上 , 却免不了时常要在人前人后应付 , 不再像之前那般无忧无虑 。
|倪瓒的失落家园
本文图片

元 倪瓒 秋林野兴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从春到秋 , 俗事缠身的倪瓒一直没有什么吟诗作画的兴致 。 九月 , 好友小山带着数日前倪瓒为他所作的《秋林野兴图》前来索题 , 他想了想 , 或许只有半个月前那日的光景还值得一写 。
余既与小山作《秋林野兴图》 ,九月中小山携以索题 。 适八月望日 , 经鉏斋前木犀盛开 ,因赋下章 。 今年自春徂秋 ,无一日有好兴味 , 仅赋此一长句于左方 。
|倪瓒的失落家园
本文图片

画上方左侧第一则题跋
政喜秋山研席凉 ,卷帘微露净衣裳 。
林扉洞户发新兴 ,翠雨黄云笼远床 。
竹粉因风晴靡靡 ,杉幢承月夜苍苍 。
焚香底用添金鸭 ,落蕊仍宜副枕囊 。
【|倪瓒的失落家园】其时适逢中秋佳节 , 老家经鉏斋前木犀花盛开 。 清风载着秋凉 , 吹落黄花满地的同时带走夏日里残留的暑气 。 倪瓒静坐斋下 , 从午后一直待到了日暮 。
天气不算晴朗 , 低矮的远山上方笼罩着乌云 , 仰头可见风竹婆娑 , 杉影幢幢 , 承托着一轮灰白色的圆月 。 身后的僮仆不时往金鸭炉里添香 , 小心地用特制的细竿拾起落花放进篮子里 , 生怕弄脏主人新枕囊的料材(注1) 。
|倪瓒的失落家园
本文图片

这幅画虽然并不一定就是为那天的景致而作 , 但时间设定在秋季 , 距离中秋必不会太远 。 搭配上倪瓒后添的题诗 , 也没有丝毫的违和 。
画中月色微茫 , 打在一块块土墩叠成的河岸上 , 形成斜长的阴影 。 河面并不宽阔 , 光秃秃的对岸近在目前 , 虽然已有几分秋日雨后的苍茫之感 , 却还远称不上荒凉 。 整幅画面有一股引力 , 让人不由得安静下来 , 忘记上一刻还萦绕在胸的恼人心事 , 听见均匀的呼吸和颅顶的飒飒秋声 。
当倪瓒在陆继善家重展这幅十六年前的戏笔之作 , 不能不有恍如隔世之感(注2) 。
曾经的他常乘书画船往返于荆溪、无锡、苏州、松江间 , 与友人游山玩水 。 若是兴致不错 , 那就歌以永日 , 对床夜话 , 留宿在朋友家里一两个月也是寻常之事 。 但他此次泊舟甫里南渚近两年 , 却是为了避难 。
去年春天 , 妻子带着老母、家小来到甫里与他团聚 , 一家人挤在朋友家的客房里 , 再也腾不开空间 , 摆出这幅早年画像里的造型 。
|倪瓒的失落家园
本文图片

元 佚名 张雨题倪瓒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精通佛老的倪瓒身着道服 , 以佛教传说中维摩居士的坐姿坐于榻上 。 他左手执卷 , 右手握笔 , 神情悠然自适 , 仿佛已觅得新诗一首 , 准备落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