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绘画艺术的丰收阶段为其六十五岁至八十二岁左右 , 在此阶段 , 他的书、画艺术可以说已臻炉火纯青的境地 , 佳作也是最多的时期 。 此作创作于甲寅七月 , 恰是否翁71岁时的精品力作 。 吴昌硕善于画花卉 , 此幅《错落珊瑚枝》为吴氏花卉画之力作 , “错落珊瑚枝 , 铁网出海底” , 如其款识中所题 , 画面结构严谨 , 用笔遒劲 , 吴昌硕善于用线 , 每枝枝干、每片花叶都似铁杆般坚韧 , 富有生命力 。 其构图极为讲究 , 画家首先用两尊顽石坐落于画面两侧 , 稳住了画面重心 。 数枝天竺从顽石后方穿插向上 , 更与树叶形成疏密对比 , 几簇天竺果高低错落、顾盼生姿、扶摇而上 。 吴昌硕画花卉 , 常于繁枝旁点缀以枯枝 , 以此来增强画面的苍老美感 , 晶莹剔透的红色枝条与天竺的粗枝大叶相交错 , 层次丰富 , 加上行笔老辣厚重 , 用墨色泽古厚 , 整个画面顿时苍润烂漫 , 变化无穷 , 一种吴氏稳重、典雅、古朴的趣味洋溢其中 。
1913年,70岁的吴昌硕被推举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这一事件标志着吴在当时的影响力与艺坛地位已不容置疑 。 而他对当时的画坛及后人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 其生前,门下弟子达百余人,其中包括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等名家 。 然什么是海派的绘画?梅墨生分析,海派文化近商,“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市井性和平民性,也就是说它有浓郁的商业气息 。 ”
再回到吴传世之作来看,身处战乱的时代,他的画风与题材取向,或多或少亦受影响 。 他精于大写意的藤本花卉与蔬果,山水较少,人物佛像之类则更少 。 其所画的花卉蔬果40余种 。 他独钟画梅,无论红梅、绿梅、墨梅,都以篆籀草书之笔“扫”之、写之;而画荷他言,“一意求中锋平直”,即用力很重,笔势拗峭恣肆,墨韵气酣畅淋漓,均体现了他笔墨追求“重、拙、大”的艺术风格 。 对此,梅墨生表示,吴的写意画虽然题材稍嫌窄,然颇有笔墨功夫 。 其晚年之画,融草篆于一炉,尤长于表现藤蔓之类花卉,举凡紫藤、葫芦、葡萄皆以繁笔密体出之,盘纡缠绕,乱而不乱,颇得野致,最能体现其书画相通之长 。 此外,在色彩选择上,吴还大胆用大红大绿 。 潘天寿评道,“用西洋红画国画可说开始自昌硕先生” 。
吴昌硕如何成为一代大师?
先来快速领略这位画坛奇才的一生
小小少年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八月初一
吴昌硕出生了
吴昌硕原名俊 , 又叫俊卿
自幼受家风影响 , 14岁便开始治印
闲时还与父亲一同去田间劳作、牧牛
身如浮萍
17 岁那年
吴昌硕在战乱中与家人失散
只身流浪五年
等他回到家乡时
已是二十出头的青年
芜青亭长
战后 , 青年吴昌硕随父亲迁居安吉
建一小园起名“芜园”
迁居的同年 , 吴昌硕考中秀才
他设私塾 , 人称“芗圃先生”
结识施旭臣、潘之畦等人
吴昌硕也在这时期开始画梅
本文图片
四方游艺
为了艺术上的发展
他旅居杭州、嘉兴、湖州、上海多地
后定居苏州
交往俞樾、陆心源以及“潜园七子”
见识了大量古物、古砖
又与古董商金杰结缘
他的艺术创作开始打破固有的雅俗界限
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金石为交
吴昌硕到达苏州之后
结识了许多金石界的一流人物
中年所作《石交录》和《削觚庐印存》
记录了他在苏州与高人雅士互相探索、切磋艺术的日子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6月22日举行开馆仪式,将于7月对公众开放
- |放生佬遇暴躁钓鱼佬,德国一女子要求钓鱼佬放生,一把被推入河中
- 女孩|揪住“唐山被打女孩职业”不放,是替施暴者推卸罪责
-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男子捕鱼给病妻,儿子将其放生,鲤鱼托梦说多喝水
- |喜迎回归25载 香港好戏连台(紫荆绽放 真情廿五)
- |惊艳!浙江大学两朵千年宋莲开放
- |齐白石画画:70岁最精彩,80岁最天真,90岁后像小孩!(高清70图)
- |好运“莲莲”,浙大艺博馆内两朵“千年宋莲”又绽放
- |苏轼:一路流放,一路治水
- 事业单位|这一事业单位开放招聘,大专学历就可报考,收入不比教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