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股市市值对比 中美股市市值对比表( 七 )


七、股价指数的成长性
股价指数是衡量并记录一国或地区股市成长历程的重要指标 。股市的成长,意味着股指不断地向上"长大"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础,是股市的生命力之所在 。股指"长大"正是上市公司不断成长壮大的必然结果 。因此,优良上市公司群体是推动股市成长的生力军 。与此同时,反映股市涨落的股指,又是国民经济波动的"晴雨表" 。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会带动股指长期性上涨;反之,一国经济经常"大起大落",必然会导致股市对应地"同起同落"、难以长大 。
上个世纪较后10年,美国经济经历了战后少见的长达100多个月的经济持续增长,这也许是西方世界的奇迹,但正是这一奇迹制造了美国所谓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正是这股动力推动了道琼斯指数在近10年中的超常"生长" 。美国道琼斯指数每次突破1000点整数位收盘的日子:1991年4月17日首破 3000点;1995年2月23日首破4000点;1995年11月21日首破5000点;1996年10月14日首破6000点;1997年2月 13日首破7000点;1997年7月16日首破8000点;1998年4月6日首破9000点;1999年3月29日首破10000点;1999年5月 3日首破11000点 。尽管目前该指数已回落至10000点附近,但它仍算是"不断壮大"的 。
而仅有十年发展历程的我国股市的确还很年轻 。如上所述,我国股市价格分布过于集中,在股价普遍偏高且拉不开档次差别的情况下,宏观面上稍有风吹草动,极易导致股市大起大落,进而形成股价上的普遍性同涨同跌,投资者方面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 。在股价反复的齐涨齐跌中,股指似乎很难长大 。
以沪市综合指数为例,1992年股指从较低293点猛窜至1429点,但年末却又徒落至386点;1993年新年刚开市股指又猛升至1558点,随后又快速步入逐波下跌之路,直至1994年7月底跌至325点,随后上海综指强劲反弹至9月13日达1052点,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股指累计涨幅达 223%,而年末收市又跌至600多点;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沉寂之后,1996年初股指从550点逐步启动,1997年6月股指直逼此波行情的较高点 1510点;随后股指退守至1000点附近,这种进退两难的格局又维持了近两年,直到1999年6月我国连续第七次降息及《证券法》的即将实施,终于推动股指快速上扬至1756点的历史新高 。
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曲折后,股指终于排名次摆脱1500点的历史大箱顶,进而大步冲向2000年的较高点2125点,2001年5月份继续冲高至 2200点之上 。很显然,自1996年启动的这一波超长大牛市,一直没有大回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宏观经济成功"软着陆"后的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使我国国民经济摆脱了过去长期以来的"大起大落"的格局;二是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在此我们可以作出如下基本判断:随着这一波牛市的必然终结,下一波熊市的较低点如果能站稳在1750点之上,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国股市已经告别了过去"大起大落"、难以"长大"的历史,这将是我国股市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八、股市的国际地位
国际股票市场,不仅拥有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上市公司,而且还有着广阔的国际资本供给空间 。一国或地区要想将国内或地区内的股票市场变成国际股票市场,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完全开放的贸易和金融制度、充分发达的经济和金融、规范的法治和有力的管制 。从当今的国际股票市场来看,如纽约、伦敦、冬精等地的国际性股票市场,它们无一例外地建在国际金融中心或开放的国度里 。
以国别而论,美国在股市上占有多项世界排名 。其一,上市公司总数较多 。1998年底,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拥有上市公司3000多家,在NASDAQ 注册的企业有5068家,再加上其它全国性和地方性股票交易中心,实际上,美国共有28000家公司的股票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 。其二,股票年发行额较大 。1996年美、英、日三国的股票发行额分别以84844亿美元、30888亿美元、17402亿美元占据世界的前三位 。其三,股票年交易额较大 。1996年美、日、英三国的股票交易额分别为71215亿美元、12520亿美元、5785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