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湾企业家尹衍梁个人效法诺贝尔奖精神捐助成立 , 发扬盛唐精神的世界学术大奖唐奖日前揭晓了第五届得奖人名单 。 唐奖每两年颁发一次 , 授予在可持续发展、生物制药科学、汉学和法治研究领域 , 做出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个人或研究机构 。 今年的唐奖得主共有6位 , 无一为华人 。 而历届超30名得主中 , 也仅有2名华人 。 “唐奖”为何不“唐”?对此台湾中时新闻网刊发周阳山教授的文章《“唐奖非唐”的文化困境》做出评论 。 全文如下:』
本文图片
▲2022唐奖得主 。 (唐奖教育基金会提供)
两年一度的唐奖又公布了新一批得主 , 由于它的奖金特别高(每一项奖励新台币5000万元) , 自然而然引起媒体的关注 。 但“唐奖非唐”的文化困境 , 却令人掷笔三叹!
为什么“唐奖非唐”?因为崇洋、缺乏文化自信和文明底气 , 也不具备多元文化的国际视野 , 更绕不过“英语独尊”的文明框限 。 基于此 , 唐奖只能以狭隘的西方价值观 , 亦即美、英世界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尊 , 不但缺乏对中华文化的真实敬意 , 甚至连汉学奖得主都必须熟悉英文 , 在得到西方肯定之后 , 才能绕一圈回到东方接受奖励 。 但在中国学术界真正有贡献 , 那些勤勤恳恳、努力不懈的学者和思想家 , 却完全得不到青睐 。
在历届30多位唐奖得主当中(包括双重国籍在内) , 英语世界的美、加、英、澳籍共25人 , 若再加上印度、南非、孟加拉等前殖民地 , 则逾三分之二 。 但日耳曼、斯拉夫、拉丁、伊朗、突厥等非英语系的重要文明圈 , 却几近阙如!至于大唐盛世接触最多的中亚、中东、北亚等地区 , 也不见踪影 。
至于海外华人得主 , 总共两位 。 台海两岸的知识界与学术界 , 竟然完全缺席 。 这反映出一种“文化单一化”、“西方崇拜论”的执拗偏见 , 也透露出所谓的“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 绝不是现阶段备受肯定的现实 。
以本届汉学奖得主 , 专研青铜器与玉器的英国艺术史家洁西卡·罗森为例 , 她在接受访问时表示“震惊、惊喜和快乐”!她自认是对物质文化感兴趣的考古学家 , 而非专精中国语文的“汉学家” 。 这反映出传统的汉学研究和当代的中国研究 , 有可能与中国语言文化的娴熟 , 无必然的密切关係 。
至于法治奖得主 , 到2020年为止前后一共有6位 , 却无任何一人涉及东亚、中亚、东欧或前苏联的民主转型与法治实践 , 也与中华文化圈无涉 。 这种缺乏“东方元素”的给奖方式 , 一方面避免了可能引发的争议 , 但也失去了“大唐文化”的气魄承担;对于台海两岸的人权保障、法治建设和宪政发展 , 更缺乏积极的影响 。
由此可知 , 唐奖既非真正“另类诺贝尔奖” , 也不是在中国崛起之后凸显亚洲价值的“东方大奖” 。 它是长期处于文化殖民地位的台湾 , 在富足之余、一心一意回馈国际社会的“亚洲版盎格鲁-撒克逊大奖” 。
因之 , 唐奖既非“大唐盛世”的文化表彰 , 也不是“中国价值”的如实呈现 。 它要告诉华人世界 , 尽管我们丰衣足食、教育文化也日渐发达 , 但离先进、优越、自豪的西方文明却还有很远的距离 。 甚至连我们对自身文明传统的研究 , 都远不如西方人和英语民族 。 不管这是不是文化偏见或自卑感作祟 , 但却反映当前的知识界与文化界 , 的确有一些人作如是观 , 崇洋而抑己!这才是“唐奖非唐”的关键所在 。 (完)(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 |教授呼吁:“没工作的年轻人可以先结婚生子”,果真应如此吗?
- 考研|二本毕业生正在度过一个“寒冷”夏天
- 夏德辉|“书画当代人物志”中国画,技由法证,法由技成
- 考古|最新考古揭秘: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
- 中华艺术宫|云端探秘,宫中寻宝,看看中华艺术宫“当家人”推荐的这些珍品你了解多少
- 留学生|“你有北大文凭吗”?北大硕士求职被拒,面试官一句话让人听懵了
- 亿万富翁|花8万进“名媛速成班”,梦想嫁亿万富翁,这个武汉姑娘被骗了
- |夏至后鱼群在哪里“乘凉”?选这4处有“口”钓位,随便钓都连竿
- 理想之城|看开头以为是“烂剧”,结果却成“王炸”,看得上瘾,一定别错过
- 茅台酒|茅台再添新品,“中国十大酒韵”系列,你知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