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第585课:有趣的汉字,疱,原来是皮肤“生气了”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 , 本课讲四个汉字 , 分别是“皮”部的“皰、皯”和“?”部的“?、[?灷]” 。 虽然“?”是部首汉字 , 但这四个字在现代汉语都是生僻字 , 只有“皰”的异体字“疱”较为常用 , 因为我们的课程是依《说文解字》字序进行解说的 , 所以 , 本课四字不能跳过 。 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皰 。 读pào 。 《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皰 , 面生气也 , 从皮 , 包声 。 ”形声字 。 本义是面疮 。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面疮也 。 ”汉字很有趣 , 脸上生疱 , 造了个汉字 , 就是“皰” , 它的意思就是“面生气也” 。 【猜想】哈哈 , 脸要表达意见 , 所以起了个疱 。 《淮南子·说林》:“溃小皰而发痤疽 。 ”高诱注:“皰 , 面气也;痤疽 , 痈也 。 ”挑破叮疱而引发毒疮 。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第585课:有趣的汉字,疱,原来是皮肤“生气了”
本文图片

(额头生疱)
“皰”在现代汉语一般由它的异体字“疱”替代 。 多指皮肤上起得像水泡的小疙瘩 。 《广雅·释诂一》:“皰 , 病也 。 ”《正字通·皮部》:“皰 , 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谓之皰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王闻心惧 , 举身生皰 , 肌肤攫裂 , 居未久之 , 便丧没矣 。 ”
本义之外 , 皰还指眼皮 。 清代颜元《存性编·驳气质性恶》:“譬之目矣 , 眶、皰、睛、气质也;其中光明能见物者 , 性也 。 ”
“皰”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第585课:有趣的汉字,疱,原来是皮肤“生气了”
本文图片

(皰的小篆写法)
2、皯 。 读gǎn 。 《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皯 , 面黑气也 , 从皮 , 干声 。 ”形声字 。 本义是皮肤黧黑枯槁 。 《广雅·释诂一》:“皯 , 病也 。 ”《楚辞·渔父》:“颜色憔悴” , 王逸注:“皯黴(méi)黑也 。 ”《列子·黄帝》:“焦然肌色皯黣(měi) , 昏然五情爽惑 。 ”面色枯黄黝黑 , 形容憔悴萎靡 , 头脑昏沉 , 情志迷惑 。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第585课:有趣的汉字,疱,原来是皮肤“生气了”
本文图片

(黑脸张飞)
要注意 , 这个“皯”指的不仅是脸黑 , 同时还指不健康 , 多指病态之黑 。
“皯”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第585课:有趣的汉字,疱,原来是皮肤“生气了”
本文图片

(皯的小篆写法)
3、? 。 读音有两个:
(一)ruǎn 。 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 , 给出的解释是:“? , 柔韦也 , 从北 , 从皮省 , 从敻省 。 读若耎 。 一曰嶲 。 ”会意字 。 本义是鞣制皮革 。 既然是会意字 , 就看看字形演变: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第585课:有趣的汉字,疱,原来是皮肤“生气了”
本文图片

(?的字形演变)
“?”字的古文和籀文都可以看出一个人弯腰鞣制皮革的会意 , 《段注》:“从皮省 , 从人治之 。 ”发展到小篆后字形规整 , 上部成“北” , 即两人共同治皮 , 下部”皮“形讹化为”瓦“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柔者 , 治之使鞣也 。 韦 , 可用之皮也 。 ”关于这个“北” , 孔广居《说文疑疑》:“从二人相背以治皮 。 关于“从敻(xiòng)省声”段玉裁认为应是“敻”省去了上部和下部以表声 。 如果是这样 , “?”就成了形声字了 。 实际上 , 这里的“敻省” , 是用的“敻”的“营也”之义 , 表示人在操作鞣皮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