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片|考古太深奥?不不不,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考古有趣极了!( 三 )


考古的下限是多久?
——2009年初,作者在网上看到一个《新疆火焰山下发现清代干尸》的新闻。他顿时意识到:这篇报道实际上反映了一个考古学的转变,那就是中国考古学已经开始突破那个长期以来一直镇守的时间底线——清代的遗存已被纳入考古学发现和研究行列。
其实在过去,中国考古学的时间下限不但只到明代结束,甚至在大学里讲授的考古学,结束得还要早得多,基本上是到宋元时代就不往下教了。从事明代考古的从业人员也非常有限。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明代以后的文献很多,从研究角度来说,根据地下遗存来证史的需求不那么强烈。
像本世纪初评选的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往后面排,位列最后第100名的是北京明代十三陵的定陵的考古成果,没有清代考古什么事。那么,以往考古中挖到的那些清代遗存都哪里去了呢?一般情况下,都是被认为没有研究和保存价值给处理掉了。
上世纪末的1999年春季,成都发掘了水井街的酒坊遗址,从地层叠压堆积和器物的类型学排序上,可以将明、清、民国乃至当代都连接起来,而酒坊延续五六百年未间断生产。
这次发掘后来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意味着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和21世纪初年,清代考古开始正式进入考古界的工作范畴,成为了过去一贯忽视的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乃至保护对象。
玉片|考古太深奥?不不不,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考古有趣极了!
文章插图
书中配图:考古队员在用洛阳铲勘探
【 玉片|考古太深奥?不不不,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考古有趣极了!】碳-14不能包打天下
——放射性碳素(C14)的半衰期(消耗一半所花费的时间)约为5730年,简单来说就是每过5730年(正负误差40年),C-14的量会降为原有的一半。因此只要比较含碳物质中现存的C-14的数量与起始C-14的数量,就可以判定含碳物质所属的年代。
在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上,有中国科技考古资深专家仇世华和蔡莲珍二先生所撰写的词条,说碳-14是“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古代遗留下来的有机体的物质,如植物体和动物体材料,包括人体骨骼,木炭、植物种子、贝壳、含炭沉积物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遗址都有适合测定的标本。
因为身在考古这一行,多年来不断有行外朋友和文博专业外的学生问我碳-14的问题,更有不少非专业人士岂止以为碳-14能鉴定金属,还能鉴定陶器呢!可见,碳-14断代技术在不少人眼中简直就是文物考古中的万能法器,无所不能。
当然,碳-14不能包打天下,不等于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科技人员束手无策。他们发明的不少可用于无机物断代的技术手段,已经较多地运用到了文物鉴定中去,比如古地磁断代、热释光断代、铀系法断代等。
中国的古墓大多没有墓门
——曾经有关是否要挖秦始皇陵的争论一度很热。不少网友认为,找到秦陵的墓门入内即可,哪里需要把整个陵墓上面的封土全部去掉?看来,古墓在一般人心目中都有墓门,盗墓电影里的地宫更是宽大无比。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绝大多数墓葬都没有墓门。
玉片|考古太深奥?不不不,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考古有趣极了!
文章插图

1994年3月1日,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当年为兵马俑二号陪葬坑考古发掘开启第一镢(图据秦始皇陵博物院官网)
坟墓的结构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变化过程。早到一万多年前,人类刚出现死后要掩埋的风俗时,最多就挖个小坑埋上了事。到了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人可能才开始有了在墓室的地表以上用土堆筑起坟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