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平|守艺|小乡村最后的木偶世界( 三 )



当木偶戏和四股弦相遇
和木偶戏一样,四股弦也是被沿着卫河迁徙而来的移民带到滩上村的。四股弦又名“五调腔”“四根弦”,是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邢台巨鹿、邯郸魏县、河南安阳等地区,是河北省地方戏稀有剧种。这种起源于街边场院的戏曲形式,多为七字一句,内容是家长里短的小戏,唱腔明快流畅,通俗易懂。因为主要伴奏乐器是四根丝弦的胡琴,得名为“四股弦”。2008年,四股弦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孟庆平|守艺|小乡村最后的木偶世界
文章插图
在馆陶,四股弦与木偶戏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它们的珠联璧合成就了滩上村木偶戏的辉煌。“有其他村村民也做了木偶。但是,他们只是表演木偶,我们边玩木偶边唱四股弦——这样观众更喜欢,看的人更多。”孟庆平说这是一种创新,“四股弦拉出的声音配合木偶剧很好听。”
四股弦是流传在冀南地区的剧种,从诞生到现在已有近200年历史。四股弦使用本地语言演唱,行腔吐字跌宕起伏,高亢激昂,充满阳刚之气,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孟庆平说:“之前给木偶配唱的时候,也唱过乱弹(另一种戏剧唱腔),但村民听不懂,后来我们就改唱四股弦了。”
杖头木偶戏以演唱古代的历史题材、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主,1964年后,开始移植、改编、创作了反映现代内容的木偶戏,如《田二红开店》《朱九红要嫁妆》等。杖头木偶戏先打锣鼓后演唱、表演。唱词可用二句头、三句头、四句头或不等句;可七言句或非七言句,无特定腔调,可自我发挥或创新。
孟庆平|守艺|小乡村最后的木偶世界
文章插图
孟庆平从小就跟叔叔学唱四股弦,不但会唱小生、老生,还会唱花旦。“1963年那会儿走村串镇表演,常常一去就是两三天,或者一周甚至一个月之久,所以那会儿戏班里只有男的没有女的,如果演出的木偶戏里有旦角,我也能唱。”如今70多岁的孟庆平还清楚地记得十三四岁时学的唱词,张口就来。
60年代正值木偶戏的辉煌时期,一场接一场的演出,也让孟庆平达到了与木偶形神合一的境界。不管是老生、小生、小旦、花旦,孟庆平都能以不同的变音法演唱,惟妙惟肖地唱出小旦的哀怨、小生的斯文、老生的沧桑,还能通过声腔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快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年纪、处境与喜怒哀乐。当地的人,都夸他既唱得好又演得好,只要听说他来村里演出,就会聚拢过来,有的牵着小孩的手去看;有的带着老人去看;有的甚至放下手中农活赶去看,一次、两次根本看不过瘾,有时邻村还会邀请他去村里演出。
“60年代出去表演,如果村里没有钱的话,一般都会给我们几条烟,有的还给两瓶酒,当时酒才1块、1块5这样。我也不图钱,就是爱好木偶戏,因为那个年代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烟有酒的就挺好。像我们邻村过红白喜事儿,要邀请我们演木偶戏,我们不要钱,吃一顿饭就可以了,就是个人爱好。”对孟庆平来说,只要有个舞台让他演就行,过过演木偶戏的瘾。

平均年龄70 的“F4”
如今,和不少非遗项目一样,木偶戏逐渐没落了,杖头木偶戏曾经广受欢迎的风光已经不在。孟庆平告诉我们,事实上木偶戏班子已经两年没接到表演杖头木偶的邀请了。“我们年龄也大了,没力气的干不了木偶戏。表演的戏台架子高,一场戏两个半小时,全程需要手举着木偶——不仅举着,还要唱着。我这体力跟不上了,而且唱的音色、气息也已不复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