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让游客随时拥抱“身边的非遗”( 二 )


以“非遗+美食”为例,景区可借助淮南豆腐、周村烧饼、北京烤鸭等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包括最新入选的广州沙河粉等,通过聘请美食制作工艺传承人打造地方特色非遗美食,让游客在舌尖上留下深刻记忆。不仅仅是停留在饱腹、品尝层面,更可实现多种延伸,如:打造公开式厨房,展示食品制作流程;推出表演式的上菜服务,强化用餐感受;开展非遗美食制作、评鉴、亲子赛、摄影赛等互动项目,调动游客对非遗美食文化的多维感官参与。
“非遗+研学”也是当前学生团及亲子游的热点。围绕朱仙镇木版年画、纳西族东巴画、佛山剪纸、苏绣等民间美术或藏香制作等传统技艺开设的非遗学堂,在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美感及特殊技能的同时,达到传承非遗文化的目的。
总的来说,全国各地以非遗文化为根基的文旅形式越来越丰富,不仅收获了商业价值,也更好地实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发扬。
问题2:景区作为体验非遗文化的主要场所,在保留非遗传统底色的同时,如何更有效地打造富有特色的非遗文化体验?
答:非遗文化由于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具有脆弱性,保持非遗的原真性是非遗保护的初衷,但同时,非遗更是世代传承的以人为本、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活态文化遗产。当前,沉浸式的旅游演艺成为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重要抓手和景区的重要配置,也是创新文旅体验的新内容。
“非遗+旅游演艺”目前大致分以下几类:
一是传统戏剧(如昆曲、京剧、粤剧、皮影戏等)+现代演艺;二是传统音乐(如蒙古族呼麦、巢湖民歌、汕尾渔歌、西安鼓乐)+主题演艺;三是民间舞蹈(如秧歌、龙舞、狮舞、傩舞等)+互动演艺;四是民间文学(如科尔沁潮尔史诗、西湖传说、杨家将传说等)+沉浸式演艺;五是曲艺(如相声、苏州评弹、凤阳花鼓、山东快书等)+网红演艺;六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如少林武术、佛山咏春拳、口技、建湖杂技等)+剧场演艺。
问题3:让非遗“活起来”,使其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答:开发非遗文创是当前非遗活化的主要途径,其包括但不仅限于传承手工艺、戏曲、舞种、美食等,应以非遗文化为根基,将历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实用性结合在一起,既注重文化属性,同时也强调创意性及功能性。此外,非遗文创的线下跨界合作也越发受到欢迎,如各地开设的非遗文化生活馆、创意馆、艺术馆、展览馆,举办的非遗保护论坛、研讨会、非遗体验线路等。
当前,尽管传统文化和非遗在文创领域有一定的发展,但市场上仍存在很多对非遗文化的片面解读与应用,在设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值得肯定的是,丰富多元的推广渠道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非遗文化,非遗文创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者:刘星彤
【 游客|让游客随时拥抱“身边的非遗”】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