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 , 在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背景下 , 哲学第一次可以在实质的意义上超越单一的理论资源和传统 , 真正运用人类的多元智慧推进对世界的理解 。 因此 , 哲学建构以及哲学的论争即使发生于中国 , 也开始具有世界的意义 。 中国哲学在现代“正面临着世界性的百家争鸣” , 他鼓励在世界各地的同道 , 在这一过程中 , 努力让中国哲学形成自主的思想体系 , 并展示自身话语力量 。
本文图片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会长、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杨国荣致辞
温暖:言说之酣畅 , 见屏如晤之亲切
唯一一位跨洋远程致辞的是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理事会主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赖蕴慧(Karyn Lai) 。 尽管隔着屏幕 , 与会者都能感受到她的热情洋溢 , 她先用英文后用中文感谢了对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历届理事会成员所作出的贡献、远见和合作 , 使得ISCP成为一个蓬勃的组织 , 而这次大会的主题 , “也反映了中国哲学成功地参与了当代哲学论辩 , 也展示了中国哲学日渐得到哲学界的瞩目 。 ”赖蕴慧教授言语中散发的欣喜与亲切基调 , 也回荡在此后一天的各类会议发言中 。
本文图片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理事会主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赖蕴慧(Karyn Lai)致辞截屏
*见屏如晤 , 云上亦不乏仪式感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开幕式尽管在腾讯会议室的网络会议室举办 , 不过 , 有近60位学者被设为嘉宾身份 , 他们拥有音频、视频权 , 技术带来仪式感 , 线上大合影也蔚为壮观;其余有400余位学者和听友有序地在听友通道内;而同步直播的华东师大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B站华东师大号 , 均有几万听友直接暖屏 , 上午的全体大会与下午的特邀专场的两场直播分别达到了9万和10.7万 。。 在这一天的大会发言、特邀会议、平行会议中 , 在嘉宾通道里 , 采访人员几乎见到了所有平时想见而迫于时空限制无法见到的海内外业内大牌学者 。 见屏如晤 , 成了疫情期间人际交流的情感新传递模式 。 “你好吗?”视频里 , 学者们看到老友都不约而同发出问候 , 还赞许着对方的精气神 。 或者见到未显示视频的熟悉的名字 , 也有“最远也是最近”的距离亲切感 。
本文图片
华东师大微信公众号上直播的陈来大会演讲截屏
*酣畅论道:中西交汇 , 静默后爆发
上午最后一场大会演讲《生命的学问与儒学研究方法》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信广来(Kwong-loi Shun)教授 , 也是ISCP前任理事长 , 全程使用的是英文 , 在最后20分钟的讨论中极为热烈 , 英文的发音如同锅碗里炒熟的蚕豆般时刻爆发出声响 , 洋溢着“酣畅论道、充分说理”的快乐和亲切 。 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主持了下午第一场特邀会议《中国哲学如何走向世界》 , 他直言 , “疫情把大家关了三年 , 也面壁思考了三年 , 因此 , 学术思考创见也奔涌 。 ”酣畅论道 , 还表现在西方哲学的研究者也深度介入参与 , 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 分析哲学专家、山西大学江怡教授是第一次被邀入会 , 他分享了“分析哲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的发言 , 直接为在中国占半壁江山的西方哲学研究者们发声 , 而第二场特邀大会《中国哲学的话语与形态》中 , 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运用了现象学阐释“汉语世界与汉语哲学的任务” 。 第三场特邀大会主题是《世界哲学与中国哲学》 , 黄玉顺的《何谓“哲学”》报告后 , 直接就有某高校中文系教师提问他的研究特长“生活儒学” 。
- |弦音为桥,讲述中国故事(侨界关注)
- 俄罗斯|中国烟草将有送上门的业绩?烟草市场将对展开俄罗斯限制,疯了?
- 中国哲学|李晨阳:做“孟子式”哲学,力促中国哲学成为世界哲学
- 职业素养|英语过46级,将有机会拿到3万月薪,中国航空集团社招条件公布
- 中国美术学院|高世名:点滴之功,一己之力
- 二里头遗址|文明起源?从中国原始艺术看中国文明的本土起源
- |《湘粤世族和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 王兆奎|展览|中国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艺博双年展:王兆奎
- 三星堆|三星堆文明,或许记录地就是被我们忽略的一部分中国史
- |艺术家来支钢:要带中国水墨画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