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子夏故坛解读“说卦传”之第二讲

【原文】第二章
易经|子夏故坛解读“说卦传”之第二讲
本文图片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 将以顺性命之理 。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 兼三才而两之 , 故《易》六画而成卦 , 分阴分阳 , 迭用柔刚 , 故《易》六位而成章 。
一、释字词:
性命:事物的本质和自然之道 。 在古文中 , 性命是两个词 , 性是性 , 命是命 。 性指事物的本质 。 命指天命 , 也就是天之所命 , 即排除人为因素的自然状态 。
仁与义:人有五德 , 仁与义皆为其中之一 。 五德分别指仁、义、礼、智、信 , 其中仁五行属木 , 春天之德 , 体现柔与爱的德性;而义五行属金 , 秋天之德 , 强调言行的正当性 , 体现的是刚与正的德性 。 仁者 , 柔以爱人也;义者 , 刚而正理也 。
三才:指天、地、人三个方面 。 天道指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四季轮回、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地道指大地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候、物候等现象;人道指人适应时间的变化而所应表现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政事等 。
迭:这里是屡次、重复的意思 。 《易》虽以阴阳著称 , 但卦中之辞多言乎柔与刚 , 盖因其辞多言地道也 。
章:本指音乐完整的一曲 , 引申而凡指事物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 。 章字从音从十 , 音指音乐 , 十为满数 , 表示音乐的终结 。 《说文》:“章 , 乐竟为一章 。 ”这里的章 , 指爻位完整 , 意义齐备的一卦 。
二、白话译文:
易经|子夏故坛解读“说卦传”之第二讲
本文图片

过去圣人创作《周易》之时 , 模拟并遵循天地万物间的本性与自然规律 , 而天地万物间最基本的属性及自然规律可以归结为对立统一规律(现在谓之矛盾论) 。 因此 , 《易》论及天道时用阴和阳来表达 , 论及地道时用柔与刚来表达 , 论及人道时用仁和义来表达 。 这样 , 兼顾天、地、人三才而又各有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 因此 , 《周易》以六画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卦 。 所谓“两之” , 就是指天地人“三才”各分阴阳 , 只不过卦中多用柔刚相称罢了 。 《易》中之卦虽有十二爻 , 但仅以六位则可反映天地人三才之道 , 故六位已是一个完整的卦了 。
【原文】第三章
易经|子夏故坛解读“说卦传”之第二讲
本文图片

天地定位 , 山泽通气 , 雷风相薄 , 水火不相射 , 八卦相错 。 数往者顺 , 知来者逆 , 是故《易》 , 逆数也 。
一、释字词:
天地定位:指天在上 , 地在下 , 天尊而地卑 。 “天尊地卑 , 乾坤定矣;卑高以陈 , 贵贱位矣 。 ”由天尊地卑引申出男尊女卑等封建礼制 , 从而确立人的名份之高低和地位之贵贱 。
山泽通气:指山与泽气脉相通 。 《易》以“艮为山”、“兑为泽” , 山高而泽卑 , 地形的高低差异形成了大自然中水的循环 。 水之循环 , 气脉所致也 。 故山与泽气脉相通也 。 《易》又以艮为鼻 , 以兑为口 , 口鼻是相通的 , 这样才能保证气息畅通而不窒息 。 大自然中的山和泽正如人体的鼻和口一样 , 是贯通气脉的 。
雷风相薄:指雷与风准是相伴相随 , 风急则雷动 , 雷动则风随 。 无论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 , 震与巽皆是相连相随的 , 故曰“雷风相薄” 。 薄:迫近、相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