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园|“失去的公演”

戏园|“失去的公演”
文章插图
电视剧《不要不急的银河》戏园|“失去的公演”
文章插图
“ART歌舞伎”剧照图片来源/ART KABUKI Project戏园|“失去的公演”
文章插图
戏园|“失去的公演”
文章插图
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举办的网络展览“失去的公演——新冠病毒之灾与戏剧的记录及记忆”图片来源/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官方网站戏园|“失去的公演”
文章插图
“ART歌舞伎”剧照图片来源/ART KABUKI Project◎李玲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危害着可贵的生命,还造成经济衰退。邻国日本的运输、报刊、餐饮零售业都浸没在赤字海洋中,舞台演出行业亦因几度停演而债台高筑,苦不堪言。根据日本最大的网络文娱票务销售公司琵雅(PIA)的统计数据,2020年度截止到10月底的现场舞台演出收入为1306亿日元,而上一个年度2019年则为6295亿日元,80%的演出收入消失了,而聚焦到某个剧团可能是颗粒无收。
“不要不急”
从2020年至今,日本政府发布了三次紧急事态宣言,号召民众尽最大努力避免外出,减少外界接触。第三次紧急事态宣言从2021年4月底至5月末,目前因疫情不稳,紧急事态进一步延期至6月20日。日本政府的防疫方针规定餐饮店晚上8点或9点关门,晚餐不得提供含酒精饮料,对普通人的要求始终是呼吁自律自控,尽量待在家。抗疫措施语句中有一个汉字词汇频繁出现,叫做“不要不急”:“请各位避免不要不急的外出”“请在晚上8点以后控制不要不急的移动”“请配合避免不要不急的出国旅行”。什么叫做“不要不急”?这让汉字圈的其他成员觉得模糊却意味深长。“不要不急”=“不是最必要”,不是最紧急的事情,意思是尽可能简化生活移动轨迹,可能范围内压缩生活消费的必需品。
一年多以来,这一词汇随着日本抗疫宣传语在电视新闻、报刊上触目可见,然而没想到却触动了某些人群的自省和思考:生活中究竟什么事情是“不要不急”的?哪些事情是又要又急的?往往被理解为娱乐的文化活动,是不是也自动被归类为“不要不急”这一类了?人类的文化艺术消费是否包含在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以内呢?
东京都内仅存的四家寄席小戏园的联合工会、落语协会等共同发表声明表示:寄席表演为“大众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他们会采取必要防疫措施,将观众席位减少一半后照常开业,不会遵从政府“采取无观众演出”的要求。寄席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的大众文化,小戏园里昼夜都在演出落语(单口相声)、漫才(相声)、讲谈(类似评书讲故事),还包括唱俗曲、魔术、杂耍等曲艺小节目,深受怀旧的大爷大妈的青睐。寄席戏园一般为和式建筑,屋檐挂满灯笼,写着艺人姓名和演出戏目的广告板竖立在门口。戏园内部场地狭小,内铺榻榻米,价格很亲民,可自带饮食坐看半天,落语师近在咫尺,一拍手中折扇便可震动全场。都市角落里的寄席戏园积累着前近代遗风的口传艺术和各种杂艺,不开门营业就面临倒闭,但如今即便落语师戴着面罩继续为街坊们讲笑话故事,也早已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今年5月,日本落语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落语表演艺术正面临存亡危机,希望获得社会各界的资金援助。
面对时刻存在的致命的公共卫生危机,人们当然要恪守相应的抗疫规范,但那些被暂停或被牺牲的微末之处同样需要被记录,因为无数的微末细流正是每一个个体的全部。曾荣获芥川赏的谐星兼作家又吉直树编写了一部电视剧来描述普通人在疫情中的生活和疑问,叫做《不要不急的银河》,于2020年7月开始在日本各电视台播出,引起了热议。故事讲述一对夫妻经营的小酒吧“银河”在疫情影响下将要倒闭,这一小块曾为熟客们下班后缓解压力的珍贵空间很快要消失,店主人充满疑惑:“我们的生活难道是不要不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