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怀念千禧年流行乐的人们,到底想要什么( 三 )


不知道这是否是姚谦想要触及的 , 一种更长久的动人 。
|姚谦:怀念千禧年流行乐的人们,到底想要什么
本文图片

姚谦个人账号内容
千禧年流行乐回潮 , 其实暗藏危机
姚谦的职业生涯有“恰逢其时”这四个字 。 他写过600多首词作 , 执掌过维京唱片、索尼唱片、百代唱片等各大厂牌 。 王菲、李玟、萧亚轩……他合作过唱片工业里“最好”的一批歌手 。 这种“最好” , 未必意指战绩的彪炳 , 而是一种“丰富性” 。 一种文化工业类型到了它最鼎盛时期 , 才足以铺展开的多元并兴 。
最近随着一些综艺热播 , 很多人怀念起千禧年代流行音乐市场上的“千人千面” , 但姚谦对此并不热烈 。 “千禧年我还在唱片行业 , 那是我最焦头烂额的时候 , 因为数位兴起 ,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说不是一个好的状态 。 现在回头看 , 那似乎是一个唱片行业的绝响 。 ”
媒介迭代与信息分流的双重作用下 , 千禧年流行成为最后一段大众审美的“共享时光” , 也成为多年后用以聚拢集体记忆与情绪共识的最佳公约数 。 姚谦理解其作为操作手段的直接与高效 , 但又难免“职业性”地担心大家很快会审美疲劳 。 “我纯粹从音乐产业角度来看 , 这里面是有危机的 , 就是我们在过度地消耗曾经在我们记忆中美好的听觉印象 。 ”
人们无法从一味的怀旧中建立起新的审美共识 。 “很多资深艺人和年轻人都在怎么把一首歌编得更花哨上去努力 , 而不是在面对当下的人生书写 , 这是有点可惜的 。 ”姚谦说 。
但这似乎又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 就像唱片工业里 , 姚谦也经历过“前奏不能超过30秒 , 一定要在1分20秒进副歌 , 副歌最好要有高音” 。 流行乐的“流行”二字已经标注出了它的期待:是要被聆听、被传唱的 。 数字时代 , 人们又往往更具有一种表现主义 , 每一个转赞评都有被观看的自觉 。 当我们越渴望认同 , 便越容易趋同 。 在希望获得共鸣的情绪前提下 , 如何呈现多面向、不同质的审美?如何建立和拥有自己的审美判断?
“这是诗与歌最好的地方 , 就是它会跳出来 , ”姚谦说 , “就像我跟你讲话 , 我不知不觉会跟上你的速度 , 很容易就使用起同属性的语汇和习惯用语 , 但是诗歌大部分时候不是那么快能对应的 , 很多时候是自我的 , 所以它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节奏和语汇 。 当它被检阅的时候 , 它已经完成一个段落了 , 它是带着差异性出来的 。 ”
而当很多人合写一首诗歌 , 这种差异又奇妙地交织成了生活的不同面貌 , 交流着对生活本身的不同理解 。 “即使我上小红书就是来买一件衣服、买一台相机 , 或交流一趟旅行、交流一个吃什么东西的经验 , 我们都是在对一种更好的状态有所渴望 , 甚至是奔着一些更精神性的方向 。 ”姚谦分享着他对新社区的观察 。 一如他最初所提到 , 人们在线上拥抱诗歌是一种对深沟通的渴望 。 “我们并没有完全在交流上达到满足 , 所以我们寻找更有可能得到的交流 , 找到了 , 就会停在这了 。 ”他说 。
由姚谦起头的诗歌 , 仍未完待续 , 但似乎也不用太过着急 。
一如生活并不总有续集 , 但诗歌可以一直写下去 。
|姚谦:怀念千禧年流行乐的人们,到底想要什么
本文图片

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