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一心动就降智,一恋爱就上头丨“恋爱脑”是如何形成的?( 二 )


文章图片

02
这类人 , 更容易陷入 “恋爱脑” 中
1. 大脑说:恋爱是生存的基本需求
在一项研究中 , 研究者让情侣们盯着自己恋人的照片 , 同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 。 结果发现 , 大脑中一个名叫 VTA 的脑区被显著激活 。
这个脑区负责人们的奖赏系统 , 同时 , 也和控制人们基本生理需求的脑区十分相近 。 因此 , 对某些人来说 , 恋爱不仅是一种奖赏 , 甚至是一种生存的基本需求 。
这一发现和“把恋爱当作生活必需品” 的恋爱脑不谋而合 。
恋人|一心动就降智,一恋爱就上头丨“恋爱脑”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另外 , 一项发表在 《Nature》 上的研究发现 , 人类的大脑中存在一个由多巴胺神经元介导的记忆机制 , 神经元的激活会造成一些记忆的暂时遗忘 。
而恋爱中的人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 这些多巴胺会对我们的一些记忆造成短暂的抑制效果 , 使得一些常识判断变得模糊 , 失去理智 。 看起来就像是 “智商下降” 了 。
但是 , 这些记忆并没有消失 , 只是短时间内无法被检索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它们会慢慢恢复 。
比如说 , 当一段感情进入冷淡期 , 或是分手后 , 我们的多巴胺分泌减少 , 这些记忆就会重新被检索到 , 我们的理智也就恢复了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人人都有成为 “恋爱脑” 的潜质 。
但有一类人 , 相对会更容易陷入"恋爱脑" 。 在心理学家眼中 , 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痴迷型依恋 。
2. 痴迷型依恋
有研究者把成人在恋爱中的依恋风格分为四类: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型、恐惧型 。
其中 , “痴迷型依恋” 就是恋爱脑们最常见的依恋模式 。
恋人|一心动就降智,一恋爱就上头丨“恋爱脑”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低回避 , 高焦虑 , 是这类人的典型特征 。 简单来说 , 就是十分渴望亲密关系 , 但又害怕被抛弃 。
事实上 , 一个人的依恋模式形成于 ta 婴儿时期和母亲(或其他监护人)之间的互动 。 而婴儿期的依恋风格会对成年期的恋爱风格产生影响 。
痴迷型依恋的人 , 很可能在婴儿时期和照料者之间形成了混乱依恋型的模式 。
这类模式中 , 照料者的情绪和行为都十分不稳定 , 有时会主动接近婴儿 , 有时又非常冷漠 , 难以捉摸 。
这种依恋模式会导致儿童对稳定亲密关系的渴望 , 但同时 , 也会使得 ta 们更害怕被对方抛弃 。
因此 ,ta 们会更容易黏着恋人 , 在成年后也更容易陷入 “痴迷型依恋” 的亲密关系中 。
3. 病理性迷恋:最极端的恋爱脑
精神病学家 Christie 提出过一个观点 , 所谓 “陷入爱情”, 其实是一个连续变量 , 它的两端 , 分别代表了 “真正的爱情” 和 “病理性迷恋(pathological infatuation)” 。
最极端的恋爱脑 , 就是一种病理性迷恋 。
陷入病理性迷恋的个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考虑这段关系时 , 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考虑对方的感受 。 比如:我的状态很不好 , 我要做些事情让我感觉变好 。
在这段关系中经常感受到焦虑、抑郁 。
对对方的依恋更多发生在精神层面 , 而性层面则较弱或没有 。
即使对方与你的评价体系相悖 , 仍然会觉得 ta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
自我功能被破坏 , 行为退行 , 易冲动 , 对小挫折(例如没有及时回复消息)难以容易以及产生分离焦虑 。
从这些特点中不难看出 , 陷入病理性迷恋的人会对对方欲罢不能、受到对方极大的影响 , 在感情中容易患得患失 , 喜怒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