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什么学行书必须要临《圣教序》这点原因很关键

这样说吧,学行书可以不从圣教序入手,可以学历代名家的任何一个人,比如颜真卿、赵孟、苏轼、米芾、董其昌等等。
无论学任何一家,都可以学会写行书,这一点问题没有。
那为何别人都还告诉你要学圣教序呢?这就好像说,既然是学,历代都很不错,为何非要先背唐诗三百首?
其实这就是一个源头和支流的问题。
历代名家的书风,都有一个特色,比如米芾刷字,行笔迅捷,王铎用笔大开大合,行笔跌宕,赵孟结字平稳,肥润妍媚。
这些风格,就属于“支流”。
而他们的源头,就在王羲之。



【 苏轼|为什么学行书必须要临《圣教序》这点原因很关键】苏轼|为什么学行书必须要临《圣教序》这点原因很关键
文章插图

王羲之的字,有快又慢,有収有放,有肥有瘦。后代名家只是则其一点拓展放大,便能名世。
所以先学王羲之的字,有两点好处。
第一是比较全面地掌握书法中的矛盾变化。
第二是可以在历代名家中自由穿梭而不失根本。
很多人学完苏轼学米芾容易写的四不象,这就是“没根”。有根的人可以取完米芾取苏轼,能把二者有点融合,没根的人学米之后学苏,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无法将二者优点合理的安排到一起。
这就像弹吉他一样,你不学乐理与和弦也不妨碍弹琴,但是你想自己作曲,想把别人音乐中比较出色的点用到自己手里,那就必须要懂乐理。如果仅仅是靠着脑子中有的一些旋律去创作,那多数是别人用过的东西,你只是潜意识记得而已,严格一点来说,如果标榜成原创,就属于抄袭。这类事在音乐界太多了,很多创作着流行歌曲的人一点乐理不懂,所以被质疑抄袭很正常,可能他们本意不是抄袭,只是脑子中有的旋律而已。
这就是王羲之圣教序为书法必学字帖的最大原因。



苏轼|为什么学行书必须要临《圣教序》这点原因很关键
文章插图

不学,不影响学行书,也不影响把某家写得好,但水平上,也只是相当于会拿吉他弹一些曲子,即便你弹的好听,那也不是你的。
如果你不学圣教序,还想妄图把某两家书风的优点集合到一起,多少是痴人说梦。你都看不出他们的合处与异处,又凭什么能准确分清两家的优点呢?难道仅仅是字形吗?这不多说,即便你是个天才,有名家指导,也不可能做到,连出现意外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就好像你跟别人说,我没学过格律,但我就是能作诗,这怎么可能?外行可能会觉得你这个押韵的短句是首诗,可在内行看来,写好点算打油诗,写不好就是顺口溜。
如果你学了圣教序,且学的很深入,那学历代名家行书,都能进能出。你也会从历代名家身上看到圣教序的影子。千万不要问我XXX哪个字有圣教序的影子,自己去学,只要学的够深入,历史上所有一流名家,每个人都有,你所见到的颜真卿,张旭,黄庭坚,何绍基,赵之谦,邓石如等等,无一例外,只是摘取的点不同而已。
连弘一也有,看不出来可以,但不要说它不存在,想看出来就自己去好好临帖,临个十年八年,自然就懂了。
眼力,是靠自己手上功夫练出来,不动手就想看懂,但问一句凭什么?我还想躺着等天上掉馅饼呢,哪会有这么便宜的事?



苏轼|为什么学行书必须要临《圣教序》这点原因很关键
文章插图

学行书,如果想学好,那圣教序绝对是无法绕过的一本帖。也不要问别人圣教序好在哪,你不学,不学的深入,别人说了你也看不到。
当然,“学好”的标准,每个人都不一样,有些人以为连笔字就算学好行书,那学圣教序就没用了,不要说学圣教序,临帖都属于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