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宋朝书法字体有什么独特性——崇尚自然( 二 )
文章插图
同时,对平淡质朴风格的追求在宋朝许多书论和文论中均有体现。最早表现出对平淡风格追求的是梅尧臣,他的“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道出了他对平淡风格的追求。之后,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进一步阐释了梅尧臣的这种思想,说:“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难。”可以看出,这种平淡是一种绚烂之极后的平淡,而不是无味的平淡。苏轼对这种平淡风格也表现出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宋朝的周紫芝在《竹坡诗话》有记载:“东坡尝有书与其侄云:‘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苏轼继而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表达了对书法平淡风格的崇尚,曰:“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鼓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己,乃识其奇趣。”
在这里,苏轼用陶诗的质朴无华来形容智永书法的平淡风格。由此可见,不管是文风还是书风,苏轼都崇尚一种平淡质朴的风格。
文章插图
突出特点:新意和平淡自然
宋之前的书法尚自然思想虽然各具特色,已初步涉及了书法创作过程的自然而发、创作风格的自然天成,但往往只偏重于自然思想的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系统化、丰富性的理论,到了宋朝,书法尚自然思想得到了充分地发展,集前代之所长,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书法尚自然思想。
文章插图
与前代相比,宋朝的书法尚自然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理论更加系统化。宋朝的书法尚自然思想除了强调书法创作过程中情感要自然而发、创作风格要呈现自然之态以外,又提出来尚自然思想的一个新的方面,即进行书法创作时要持一种无功利的审美态度,反对有目的、有倾向性地对待书法创作。这一点前面已有介绍就不再赘述。这种系统性还表现在,书法尚自然思想的各个方面不再像前代那样分散在不同的书法家那里,不再各家各持自然思想的一隅,在宋朝,尚自然的思想开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便是苏轼。
苏轼作为书法尚自然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创新者,其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涵盖广泛。苏轼一生虽不像其他书法家那样有着专门的书法理论,但其小品化的书法言论自成体系,主旨明确,其系统化的书法尚自然思想在第四章中有所详述。
其二,思想更具辩证性。魏晋时期的书论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天然”与“工夫”之间的辩证关系,唐朝也有了入法也要出法的思想。魏晋时期只是用“天然”与“工夫”来评价书家,要么无侧重点,如庾肩吾在《书品》中说到:“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要么明显在强调“工夫”胜于“自然”,如王僧虔在《论书》中有言:“孔琳之书,放纵快利,笔道流便,二王后略无其比。但工夫少自任,故未得尽其妙,故当劣于羊欣。”
而到了隋唐时期,孙过庭的“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书法自然思想还没有达到一种忘法于笔墨之间的境界。
文章插图
到了宋朝,众多书法家虽然蔑视成法,但苏轼的“出新意于法度之内,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道出了“新意”和“法”的辩证关系,而且就“平淡”这一书法自然的审美风格来看,苏轼也用“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表达了自己的辩证看法。此外,苏轼也深知学问和书法密不可分,想要创作出自然韵胜的作品,非是下一番功夫不可的。如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以及黄庭坚在提及苏轼书法时评价其“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作为尚自然思想的集大成者处处透露着辩证思想。
-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军书法作品欣赏
- 春联|洞口县:2022年首届“多彩石江”迎新春书法联谊会圆满举行
- 太白湖新区$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开展新春送“福”书法恵民活动
- 书法家们!合肥:交警开展迎新春、写春联活动
- 苏轼|西湖记想苏东坡
- 深思子&读书需要悟,书法需要悟,悟出人生
- 称呼$“官人”是什么意思, 宋朝女子为什么要称呼丈夫为“官人”?
- 湖北省文联$新春佳节氛围浓 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在汉开幕
- 田英章!「愙斋书法」田英章写行书
- 田英章!书法想要别人说好,就要多临帖,掌握传统审美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