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斯|无法重返的故乡

2016年阿根廷、西班牙联合制片的电影《杰出公民》 , 讲述了一个归乡的故事:旅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丹尼尔·曼托瓦尼 , 受邀重返四十年前离开的故土——阿根廷小镇萨拉斯 。
【萨拉斯|无法重返的故乡】自从五年前得奖之后 , 丹尼尔的日程就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 更像一个社会活动家而非作家 。 这五年来 , 他也再无新作问世 。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 , 他想起了故乡 。 青年时代 , 他曾经用尽全力逃离故乡 , 一走就是四十年 。 但是 , 人对故土的情感总是复杂的 , 毕竟 , 那里有他的童年 , 孕育他长大的水土 , 还有已经长眠于地下的父母 。 他的小说都以故乡为原型 , 某种意义上 , 他从未离开;但他的身体 , 却从未真正踏上归途 。 他这样概括自己人生的荒诞:他小说中的人物 , 无法离开;而他自己 , 无法归去 。
如今 , 他终于下定决心打破荒诞 , 逃开各种热闹而无聊的社会活动 , 回小镇去看一看 。 作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 主人公受到了故乡人民的热情欢迎 , 具体活动为:与市长、小镇选美皇后共同乘坐消防车巡游 , 接受“萨拉斯杰出公民”勋章 , 为自己的一座雕像揭幕并发表演讲 , 开设关于文学的系列讲座 , 为镇里的绘画比赛评奖和颁奖等 。 他费尽心思避开的热闹与无聊 , 故乡全有 , 而且以更加拙劣幼稚的方式上演 。 而他以往的作品中所揭示的故乡的落后和闭塞、愚昧和野蛮 , 也一仍其旧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小镇上的人们也对他感到失望 , 因为他不愿以迎合与赞美回馈他们 , 满足他们的窥探欲、虚荣心、对自身存在感的渴求等 。
电影的结尾 , 丹尼尔从“杰出公民”变成了“人民公敌” , 故乡的人们用愤怒的眼神为他送行 , 那愤怒如同颗颗子弹 , 他再次匆匆逃离;更有人射出了真实的子弹 , 他终于倒在了故乡的土地上 。 死里逃生 , 他回到西班牙 , 根据此次经历创作出了小说《杰出公民》 。 与鲁迅以鲁镇为背景的小说中主人公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相似 , “归乡”的主题于此完成了解构与重建 。
同样是聚焦于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2017年瑞典、美国、英国联合制片的电影《贤妻》 , 则讲述了为丈夫代笔的琼在丈夫获得诺贝尔奖后 , 因自己几十年间所受的剥夺和压抑决心结束婚姻的故事 。 故事以丈夫的猝死结束 , 于是电影得以回避冲突 , 琼与丈夫、与自我、与世界达成了和解 , 继续扮演一位“贤妻” 。 电影中的丈夫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渣男 , 写作靠妻子 , 还指责妻子的才华带给他巨大的压力 , 他只能不断出轨 , 而且他的出轨刺激了妻子的写作 , 因此妻子的每部新作也有他不可或缺的“功劳” , 他们的婚姻是一种成功的合作 。 电影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男主人公打动女性的方式也非常渣 , 多年来使用同一个招数 。 他在一个核桃上写上对方的名字 , 为对方背诵乔伊斯《都柏林人》中的名篇《死者》的结尾:“他的灵魂缓缓地昏睡了 , 当他听着雪花微微地穿过宇宙在飘落 , 微微地 , 如同他们最终的结局那样 , 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 ”核桃几乎不花什么钱 , 但送核桃又显得颇为特别 , 核桃上似乎还带着大自然浓郁芳香的气息;坚硬的外壳则如同一座堡垒 , 象征着一个圆满自足的世界 , 暗示着“情比金坚”?不说明出处的引用又增加了这个场景的诗意 , 颇能吸引有着文艺心的女子 。
再回到《杰出公民》 , 电影以小镇为丹尼尔颁发杰出公民奖的场景 , 戏仿诺贝尔奖庄严的颁奖仪式 , 还在颁奖礼上播放了一个回顾丹尼尔生平的短片 , 盛赞丹尼尔已进入了经典大师——塞万提斯、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博尔赫斯等人的行列 。 有意思的是 , 导演特意挑选的这四位大师 , 均与诺贝尔文学奖无关 。 这样的戏仿与设置 , 也可以看出导演对文学界这一如此重要的奖项的微妙态度 。 毕竟 , 对于作家和读者来说 , 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 , 而非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