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南京大屠杀80周年,推荐一本书

2017年12月13日,距离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了整整80周年。站在今天,回望80年前的那段黑色历史,依然感到满目疮痍。时间愈去愈远,作为后世的我们,唯有从翻开的史料里缅怀先人,牢记国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沉痛的日子,把一本青梦家出品的《雪中血——南京1937》推荐给那些试图从中记忆更多的朋友。作者大卫·戴维斯是一名雅思老师,可他同样想用西方式的陈述,传递这些在他眼中值得被印刻的过去。正如为本书撰写序言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所说:“即使现世阳光普照,勿忘曾经黑暗沉沉。”大卫|南京大屠杀80周年,推荐一本书
文章插图
《雪中血——南京1937》序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作于2017年9月18日大卫·戴维斯找我为这本书写序言,绕了一个大圈子,人托人转了三次。但当我们终于见面时才发现,近曾谋面。陪同大卫的居然是经常来纪念馆演奏小提琴曲的志愿者——沈越,而这次她的身份是此书的译者。年初在南京五台山先锋书店,我和大卫一起参加了一位共同好友的新书发布仪式。当时大卫似乎说起他在写一本和南京大屠杀有关的书,没想到从春天到秋天,这本书的书稿就放到了我的案头。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面对痛苦的记忆,总是习惯性去躲避,甚至努力让自己遗忘。初中时,除了语文,我最喜欢的科目是历史,但是有一段历史一直学得不好,因为我不愿意去面对,心里只希望老师早点下课,让我能回到现实生活里。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中闭关锁国、遭人欺凌的那一段。大卫|南京大屠杀80周年,推荐一本书
文章插图
想不到的是,多年以后,我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做了馆长,去面对、去研究、去传播伤痕累累的中国近代史最惨痛的一页。2015年10月底,到纪念馆工作后,为了做好工作,我去恶补了这一段我曾经不忍靠近的历史。初到新地,诸事繁忙,只好夜读历史。我自觉不是一个内心柔弱的人,但是开始的2个月,一群端着雪亮刺刀的日军在追逐人群的画面还是常在梦里惊现。所以,面对大卫的书稿,我油生敬意。一个英国人,面对这段历史,或许如同许多亚洲人看非洲、美洲的一个历史事件,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偶尔远观的历史。2012年,大卫来参观纪念馆,大量反映日军罪行的照片、实物和幸存者的证词触动了他的心,于是,大卫开始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那段历史。他发现,相对于英国人在二战中面对的欧洲敌人,中国的一切都太遥远了,这段历史对于英国乃至西方社会来说知之甚少。他决定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小说,大卫说:“一本小说不会改变世界的观点,但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声音会使更多的人知晓南京大屠杀事件。”大卫|南京大屠杀80周年,推荐一本书
文章插图
时至今日,日本对战争的自省远远不够。当下的日本,右翼猖獗,百姓噤声,否认历史者招摇过市,反省历史者被斥为国奸,黑白颠倒,正气不扬。正如大卫所说,对于装睡者,再大的声音也喊不醒。虽然再多的历史铁证、再多的和平倡议似乎都是对牛弹琴,但是我相信,这些声音为捍卫历史的正义增添力量,为维护世界的和平铺路垫石。这些声音会时刻提示中国人,唯有自强、方得和平;这些声音,会时刻提示世人,警醒冥顽不化的右翼,唤醒沉默不语的良心。借此感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卫星老师受我之邀,拨冗对小说的历史背景提了很好的意见。对于小说本身,我是个外行,需要读者给大卫提意见。反正我是一口气读完了,那个美国年轻人哈利·瓦格纳和舞者妃飞的形象已经印刻在我脑海里。虽然作为一个历史工作者,我知道在那段血雨腥风的日子,小说中这两个人并不存,但是我知道,当年安全区存在,拉贝、马吉、魏特琳、程瑞芳……都存在。即便现实阳光普照,勿忘曾经的黑暗沉沉。剥开历史的憧憧剪影去追忆真正值得被铭记的那是先人们的苦痛也是耻辱的国难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至《雪中血——南京1937》购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