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专访《寻找诗婢家》吕峥:写给家乡的情书,勾勒成都群星闪耀时( 二 )


【作者专访】
红星新闻:作为畅销书作家,过去你笔下的王阳明,轻松幽默。那这次是否也延续此前一贯的写作风格呢?
吕峥:阅读是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苦大仇深的“充电”。同理,写作是件快乐的事情,我写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愉悦的情绪传递给读者。因此,《寻找诗婢家》的文风延续了《明朝一哥王阳明》的幽默与晓畅,但“历史”和“成都”这两个关键词毕竟在时间和空间上于我而言更近,故行文相较以往便多了一分平实和历史的现场感。
红星新闻:这部书和之前的题材不同,作为成都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是否专门考量了从语言和内容上去加入独有的成都味道?
吕峥:有,但并未刻意如此,阿来主席说“吕峥的《寻找诗婢家》写出了成都的味道和精髓”主要指内容(对上个世纪前半叶成都文化历史的还原)和思想(流淌在成都人血液里的道家文化)层面。《寻找诗婢家》在创作之初的研讨会上就和许多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即站在全球视角上去看成都,去看诗婢家。
红星新闻:通过这次的书写,是否对成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吕峥:这本书是一部“群像戏”,主要人物有四个:张大千、蜀中大儒赵熙、四川美术协会创始人罗文谟以及诗婢家第二代掌门郑伯英。通过他们四个人串联起徐悲鸿、赵少昂、黄君璧、谢稚柳、关山月、董寿平、傅抱石、潘天寿、廖静文、徐雯波、黄宾虹、刘开渠、于右任、谢无量、余中英、曾默躬、齐白石、丰子恺、马万里、赵望云、郑曼陀、晏济元、陈子庄、冯灌父、张采芹、周善培、向楚、江庸和“五老七贤”等与诗婢家颇有渊源的丹青圣手和翰墨名家,深入剖析“道法自然”和“水无常形”的成都文化。

【 谢稚柳|专访《寻找诗婢家》吕峥:写给家乡的情书,勾勒成都群星闪耀时】
谢稚柳|专访《寻找诗婢家》吕峥:写给家乡的情书,勾勒成都群星闪耀时
文章插图

发布会现场照片
红星新闻:你预估这本书还能否成为畅销书?
吕峥:《寻找诗婢家》的确有畅销的潜质。但说实话我并不在意它的销量,因为将所思所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于我而言已是成功。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前尘忆梦画成都”,很多人说“为什么不是‘话成都’?”因为我要的就是“通感”,据很多先睹为快的读者反映,《寻找诗婢家》的画面感很强,像看一部剧情紧凑的历史电影。
红星新闻:《寻找诗婢家》一书的“寻找”过程给你带来哪些感悟?
吕峥:2020年春节我从北京回成都过年,诗婢家的董事长柏优告诉我说诗婢家100周年大庆(成立于1920年),想出一本书,希望由我操刀。我在查阅资料并赴荣县、内江走访赵熙和张大千的遗迹时,发现诗婢家是巴蜀文化的一颗遗珠,她的知名度与她的历史地位并不匹配。
成都从古至今都贯彻人本主义,践行“发展是为了人”而不是把人当成发展的燃料。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找诗婢家其实寻找的是一种文明的价值观与诗意的生活态度。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陈谋
编辑|段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