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青铜圆鼎前世今生:子龙鼎流落日本近百年 大盂鼎、大克鼎躲过抗战炮火( 二 )


左宗棠与大盂鼎:将它送给救命恩人潘祖荫
潘祖荫是1852年的探花 , 也是咸丰时期的工部尚书 , 尤其在钟鼎文字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 , 是著名的金石学家 。 潘祖荫得到大盂鼎后 , 搞清楚了鼎身上的铭文 , 并将其命名为“大盂鼎” 。
那么这个大鼎是如何落入他的手里呢?这事还要从左宗棠说起 。 道光初年 , 有两只带有铭文的青铜鼎从陕西省岐山县礼村出土 。
后世以其铭文的大来命名 , 大盂鼎通高101厘米 , 口径77.8厘米 , 重达153.千克 , 为西周时期的炊器 。 折沿 , 敛口 , 双耳立于口沿上 。 深腹中空 , 内壁有铭文 , 足上有扉棱 。 整体造型庄重大方 , 纹饰简洁质朴 。 作为已知西周最大的青铜器 , 大盂鼎堪称国之重器当之无愧 。
|三大青铜圆鼎前世今生:子龙鼎流落日本近百年 大盂鼎、大克鼎躲过抗战炮火
本文图片
大盂鼎
大盂鼎最有名的当属它的铭文 , 291字的铭文有证经补史的重要作用 。 内容主要分三部分 , 第一部分追溯文王受天命和武王灭商的功德 , 周王强调自己要秉承先王美德:第二部分追溯盂早年学习的经历 , 盂深受周王恩泽、周王告诫盂要效仿他的祖父南公;第三部分是周王册命盂铺佐上司荣氏 , 要勤于奉公、恪尽职守 。 命盂继承祖父南公的官职 , 掌管军队、负责诉讼 , 辅佐周王治理天下 。
大盂鼎出土后几经流离 , 直到被晚清重臣左宗常买下 , 作为礼物送给潘祖荫后才真正为世所知 , 成为无价之宝 。 其实 ,在此之前 , 左宗棠井不认识潘祖荫 , 他甚至不清楚大盂的巨大价值 。 那么 , 这件宝物是因何被送到潘祖荫之手的呢?这就要从“樊燮案”简单提几笔 。 其实这个案子不复杂 , 就是因为左宗棠做湖南巡抚骆秉章首席幕僚后 , 由于心高气傲竟然对湖南永州镇总兵二品武官樊燮没和他一个普通师爷请安 , 招致左宗棠掌掴并辱骂“忘(王)八蛋 , 滚出去 。 ”
|三大青铜圆鼎前世今生:子龙鼎流落日本近百年 大盂鼎、大克鼎躲过抗战炮火
本文图片
左宗棠
最后樊燮无法忍受这场羞辱 , 通过湖广总督官文上疏皇帝弹劾左宗棠是“劣幕” , 咸丰看到官文折子后批示道:“左某如有不法情事 , 即行就地正法” , 虽然当时的曾国藩、胡林翼、郭嵩焘纷纷疏通关系搭救 , 但是都不能斡旋下去 , 最终只好求助皇帝身边红人潘祖荫做咸丰思想工作 , 潘氏并且因此还制造出一句很出名的话: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 , 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 一下子把左宗棠从死亡线上推到当时顶流名人 。 此后左宗棠事业开始顺风顺水 , 也就在不久他就得到了大盂鼎 , 为了报答救命之恩 , 左宗棠决定把它送个潘祖荫作为感谢 , 一开始潘祖荫不相信左宗棠会得到真的大盂鼎 , 委婉地表示谢绝 。
直到同治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 左宗棠致信潘祖荫 , 再次表达了诚心相赠之意 。 此时的潘祖荫仕途已经颇为失意 , 由于户部行印遗失 , 他被部议革职留任 , 又遭降二级留任 。 而此时的左宗棠是西征军的总指挥 , 正是无限风光 , 赠礼自然不是出于主动巴结之意 。 潘祖荫改变了主意 , 表示愿意接受馈赠 。
同治十三年左宗棠的亲自安排下大盂鼎终于顺利交接到潘祖荫的手里 。
大盂鼎、大克鼎:藏在地下室躲过日寇七次搜查
光绪十五年( 1889) , 西周大克鼎在陕西宝鸡县渭水南岸出土 , 潘祖萌又以650两银子购得 , 可谓好事成双 , 高兴之余 , 他刻了一枚“天下三宝有其两”的印章以示纪念 。
潘祖荫于光绪十六年(1890)去世后 , 因无子嗣 , 藏品由比他小了整整40岁的弟弟潘祖年掌管 。 直隶总督端方闻讯后 , 以多种手段威威逼潘祖年出让两只大鼎 , 都被断然拒绝 。 在潘祖荫的夫人去世后不久 , 潘祖年将大部分藏品秘密运回苏州 , 安置在南石子街的旧宅内 , 谨遵家规 , 绝不轻易示人 , 连至亲好友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