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来的拼音怎么写( 四 )


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 。
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 。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 。
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
汉语拼音的近代史 中国人自己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
梁启超在《沈氏音书序》中指出,“国恶乎强?民智斯图强,民恶乎智?尽天下之人而读书,而识字,斯民智矣” 。沈学说:“欧洲列国之强,……有罗马之切音也 。
人易于读书,则易于明理,理明,利弊分析,上下同心,讲求富强” 。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王照说:“列位啊,咱们个人都要点儿强吧,瞧瞧咱们中国都成什么样儿啦?”“中国政府非注意下层教育不可,欲去下 。
5.知识两个字的拼音怎么写是:[zhīshi]
知识的释义:
1、人们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
2、指有关学术文化的 。
引证:
1、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2、朱自清《论老实话》:“大家在知识上要求真实,他们要知道事实,寻求真理 。”
扩展资料
知识的近义词:
一、学问[xuéwen]
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 。
2、知识;学识 。
引证:老舍《茶馆》第二幕:“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二、常识[chángshí]
一般的、普通的知识(对于专门知识而言) 。
引证: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五:“诗之外还有词,词原可以不读,如果为求常识起见,想读,也好,就读《白香词谱》吧 。”
6.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还读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还读huan 。
“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全句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1、读音:[huán]
古音可能读huan二声,但是这里“还”的意思是“仍旧,依然”,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就是读hai 。
习惯读音是huan,这种有争议的读音不必去理会它,时间久了,约定俗成的读法就是正确的了 。